宁桉不确定。但如今,她只能一步步来,最趁手的武器,就是在现代学到的知识与见闻。看着笔下的经文,宁桉一点点凝起眉头。公关需要媒介,特别是现代的公关,与媒体维持良好的关系一直是pr的主要工作之一。现代的时候,网络传播媒介多,速度快,具有很强的不确定。看似很小的一个问题,可能一夜之间就登上热搜。但古代不一样。文字,成为了限制信息传播的重要原因。宁桉心底理着思绪,大景的消息,除了官府的邸报和各家的情报机构之外,在普通老百姓间传播的方式主要是口耳相传。这种传递的方法,其实很不适合公关,传播速度慢,传播准确度还不高。比若她最开始让人宣扬洛栖颜和耀华监的事,就需要派出许多人去做,即便如此,信息的传播面还是不广。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宁桉最开始的设想是报纸,但又很快被她否决。最主要的原因,识字的人太少了。「网络,书籍,报刊,文盲……」她无声呢喃,半晌,眼眸一亮,忽然有了个主意。——讲报人!民国初期的时候,全国上下文盲率高得吓人。这时候的报社,有一个特殊的职位叫做讲报人。顾名思义,就是请人讲报,把文字化为语言,直接读给百姓听。大景如今的文化环境,与民国何其相似。有了初期的设想,宁桉飞快取了张白纸写写画画。「纸质的报刊可以少量的做,专门发售给读书人这些。读报倒是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要设立一个固定读报所,没必要新找地方,就在茶楼里面,每日让说书先生读就行。」「其二,街头巷尾,每日里固定些时间段,让人拿着报纸走街串巷地读。」「并且,」宁桉思虑片刻,「读的内容也很重要,不能涉及到朝中之事,若非必要,也不要牵扯到官员。但是可以预留出一个板块来,请人专门讲解新政策什么的。」许多朝廷颁发下来的新法推行不易,就是因为许多百姓不了解这事。同样的,这也就导致有许多官员尸位素餐,不按新法办事。只是这倒底不是言论自由的现代,宁桉酝酿片刻,还是划掉了这句。哪怕有隆狩帝的重视,这也不是现在她可以动的东西。「最开始,可以先登一些东家长西家短,贴近百姓生活的大事。等到后面了,可以渐渐开设科举专栏,德育专栏……」她这一写就是一两个时辰,等到最后,宁桉长舒一口气放下笔,桌案上早已堆满各式的纸张。最后一步,给报社取个名字。宁桉思绪片刻,提笔一挥,写下几个大字。——百家报闻百家之言,以求其道。至此,百家报初步的企划,就写在了这一方小小的书桌上了。「现在,差的就是一件彻底打响百家报名声的事……」宁桉默默心想,「而这件事,将以赵家为。」百家报(一)把一切规划好后,宁桉走到屋外,召了绸去悦来过来。百家报的发行,可能会得罪一些贵族,但只要把握好其中的度,宁桉有把握一直办下去。为了更保险一点,她决定不隐姓埋名,直接以朗月郡主的身份去做。这样,哪怕有人看不惯想搞百家报,也要掂量掂量是否得罪得起昌仪公主等人。最先要选出的,是固定的读报场所。「绸去,」宁桉握着毛笔站在书桌前发问,「郡主府名下有几家茶水铺子,或者酒楼这些也行。」茶水铺子?绸去眼中划过一丝疑惑,郡主什么时候在乎这些了,但她还是飞快回答。「有三家茶铺,都是公主府分过来的,还有赵家给的一家酒楼。」绸去取了郡主府密室里的京城舆图,细细地指给她看。宁桉一看就皱起了眉头,朗月郡主府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封地的食邑,郡内富庶,再加上长辈时不时的赏赐,因此,朗月郡主府内也不怎么事生产。这几家茶楼酒楼,都是在东城显赫之地,主打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离普通百姓居住的西城太过遥远。许多百姓担心冲撞了贵人,不会在此多停留。这和她预想的地方差得有点远。「西城那边有什么产业?」宁桉皱着眉问,「靠近街坊集市那种,适合改成茶楼的。」「没有,」绸去摇摇头,「西城那边主要是米铺,当铺这些。都是一两层小的临街的铺子,做茶楼可能不太合适。」「郡主若是想,可以从赵家那边买,赵家住在东西城交界处,两边都有铺子。」这倒是可以考虑,宁桉默默思索,只是赵家近况也不太好,眼下她也不想再生是非。见宁桉摇头,悦来站在一旁,苦苦思索片刻,眼前一亮。「郡主莫不是忘了洛娘子?!」她忍不住开口,「洛娘子的铺子虽每日往东城达官贵人的府邸里送点心,可铺子还是开在西城。」「并且,」悦来指了指舆图,杂乱的线条勾勒出鳞次栉比的街坊集市,「赵家的铺子开在西城最热闹的街坊里,再加上洛娘子点心做得好又不贵,西城人都知道这家铺子。」除了一些专卖点心的小店面,京城里,大部分的点心铺子与其说是铺,不如说是一个酒楼,既供吃食,又有茶水,有些类似现代粤地的早茶店。宁桉仔细打量两下,在洛娘子店铺旁看见了许多热闹的街坊,心下意动。百家报的固定讲报点,最好就设在人人都知道的地方。不然开在犄角旮旯里,让人想听也懒得折腾。「洛娘子的铺子收拾好了吗?」宁桉发问。「还没呢,」悦来摇摇头,「但估摸着快了。」说干就干,宁桉收好纸张,匆匆忙忙上了马车,向着西城宜义街赶去。宜义街店铺林立,道路宽阔,两旁还熙熙攘攘摆了各色的小摊,不远处,就是几个大的坊市,宁桉坐在马车上打量,一眼望过去,人头涌动,热闹非凡。心下满意,宁桉掐着手,仔细思虑着如何向洛娘子开口。洛家的点心铺叫做瑞祥楼,马车停下的时候,洛娘子正巧从铺子里往外看,一眼看见宁桉从马车上下来。「郡主?!」她大惊,连忙把楼里的伙计都撵到后院,又匆匆忙忙把宁桉引进来。宁桉上下打量瑞祥楼,心下颇惊。不似东城的寻常酒楼,瑞祥楼内不用华贵的木料,简简单单的木桌排练整齐,两旁长长的扶梯通向二楼,上面则是半开放,用藤萝隔出来的雅间。最惊奇的是,不同于寻常说书先生坐在一张木桌前说书,洛娘子让人在楼的正中筑了一个大大的圆台,略高于方桌。见宁桉好奇,洛娘子主动解释到:「这是请工匠专门做的台子,设计得颇为精巧,站在上面说话,半个楼里都能听得到。」宁桉:「……!忆桦」这不是以前故宫天台那个设计吗,没想到在大景竟然也有。「娘子是准备用来干什么?」宁桉忍不住问,看了一圈,这瑞祥楼简直和她设想的一模一样。「哎——」说起这个,洛娘子止不住叹息一声,略有些愁绪地看向高台,「说来怕郡主笑话,妾身还没想好呢。」「本来只是想着简简单单起个台子,请人来唱唱曲,不说招揽生意,也冲一冲之前的晦气。」「只是做出来了,反倒觉得就这么做太过浪费了点。唱曲,唱戏,说书,城里的酒楼大多是这些路数,看来看去,也有些腻了。」说来这主意,还是小娘从宫里回来后和她提的。她说皇帝上朝的时候,也不知怎么的,远远地说话,下面都听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