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二却不是很想去当兵
“哎哎哎……我自己确实干了这些事儿,但是我大外甥没干过啊,他才十二岁啊,不能去当兵啊……”
营长却不听崔二分辨,安排士兵押解着他们这几百个灾民,一起送进了蚌埠集的移民军营。
崔二和同伴们一路上都是愁眉苦脸的,但是到了地方之后很快就又转变了心情。
蚌埠集里面,有一大片临时搭建的棚子,成千上万的灾民聚集在这里。
棚子里面还有临时架起来的大锅,正用煤炭直接烧火煮着粥,崔二等人先去领了粥喝了一顿。
看来大明这边是真的管饭,完全不看出身来历,去了就能端碗喝粥。
本来逃荒就只是为了求生的灾民们,能够有口热饭吃之后,大部分就没有其他的心思了。
崔二自己也很快就接受了眼前的现实,因为他发现自己好像当官了。
大明军官将新进来的灾民全都整编起来。
十户灾民编成一个小旗,十个小旗编成一个百户,十个百户编成一个千户,十个千户编成一个护卫。
崔二因为来时特殊经历,被安排成了一个百户官,负责管理总共一百户灾民。
崔二听到这个安排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的。
崔二来南方之前,想过了各种各样的可能,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直接当官。
自己没上过学,大字不识几个,一个街溜子。
怎么能当官?
但现实就是这么的出人意料。
崔二管着下面的十个小旗,上面向自己的千户官报告,负责上下传递命令和安排。
时不时的按照命令去干点活儿,比如说去火车站搬运粮食和物资。
跟着伙夫砌筑新的锅灶,搬运大米和水出来煮粥。
崔二干活的时候人也是懵的。
自己之前看过的那种大铁车,后面拖得十几个巨大的车厢,进来蚌埠集的时候,里面装的满满的都是大米。
崔二有限的知识根本无法评估那到底有多少粮食。
崔二带人一袋一袋的往下扛米,送进蚌埠集存放大米的粮仓的时候,再次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粮仓里面的米袋也都堆成山了,每天拉出去煮粥的都是论车算的。
“大明哪儿来这么多的大米?”
“有这么多的大米,才能供蚌埠集这么多的灾民吃饭啊。”
“有这么多大米堆在这里敞开了吃,吃饭的时候反而没有人抢了,因为反正都吃得上吧?”
“要是咱们老家能有这么多大米,我们也不用跑到南方来逃难了。”
“咱们老家也不是没有粮食,其实那些粮行仓库的粮食也不少,但是他们就是不卖。”
“这些都是大明朝廷的米,不是粮商的米。”
“大清国朝廷……可没有这么的米,否则那些粮商也不会囤积不卖了。”
“大明愿意管咱们这些灾民吃饭,如果咱们山东也是大明的地界,是不是就会这样到区山东救灾啊?”
崔二在蚌埠集只住了三天,然后就被和自己所属的千户一起,送上了运送大米来的大铁车。
也没有专门的客运车厢,灾民就直接蹲在敞开的货车车厢里面,倒是不至于闷着。
崔二在车厢里面晃荡了六个多小时之后,来到了应天府江北的江浦县。
一到江浦县城附近,崔二就再次被大明的大手笔震撼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