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 第194章(第1页)

第194章(第1页)

我有子弟,全靠子产谆谆教育;

我有田地,全靠子产鼓励种植。

如果子产去世,还有哪个可以接替?

子产既不畏惧改革困难,也不因改革胜利而骄傲。他对郑国商业依旧坚决维护。晋国中军将韩起托他低价购买郑国商人的一只玉环,但子产严格遵守郑国以前与商人订下的约定,拒绝了韩起请求。宁可得罪强大晋国的当权者,也不让本国商人利益受损害。当年晋国送给子产的铜甗、玉磬,也早被子产卖掉,所得用作郑国国库开支。郑国实现了长治久安,与四邻和睦相处,并让郑国民众安居乐业。

公元前522年,郑国上卿子产病危,嘱托家人,他生不占民财,死不占民地,死后埋葬到陉山之顶。子产病逝后,家人谨遵遗嘱,挖坑垒石埋葬。子产死讯传开,郑国青壮年号啕大哭,老人也都哭得像孩子一般。

在郑国千里之外,一个身高九尺、博学好礼、刚过而立之年的男子同样大哭道:&ldo;他的仁爱,是古代先贤的遗风啊!&rdo;这个人就是孔子,其祖先是殷商后裔,宋国孔父嘉是孔子六世祖,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孔叔梁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孔叔梁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在生下孔子。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孔子三岁的时候,孔叔梁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十五岁时,孔子志于学。二十岁时,孔子在鲁国做个管理仓库的小吏,第二年成为管理畜牧的小吏。孔子三十岁时,知识渊博的名声大起来,有些人想学做官的本领,便想拜他为老师,于是孔子就开办了一所学校。

在鲁国一棵硕大的银杏树下,孔子坐在石凳上。他面前,是一张石桌,桌上摆放着一捆竹简。

&ldo;夫子收门徒了!只要交上一串腊肉,就可以让你成为有学识的人……&rdo;一位黑衣小伙双手放在嘴边成喇叭状高喊。

孔子收徒

&ldo;夫子,我拜您为师,&rdo;一个十六岁左右的青年朗声应道。这少年名叫曾参,穿着干净利索,双眼炯炯有神。&ldo;拜师是要磕头的。&rdo;黑衣小伙提醒道。这少年突然意识到此事,马上磕了三个响头。孔子将青年扶起,师生关系算是确定了。这曾参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ldo;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rdo;曾参遵照母命,以礼接待客人。

这时,一个头上带着雄鸡羽毛帽子,腰间系着野猪利牙的膀大腰圆的大汉走来。他对孔子说:&ldo;办学有什么用?我就瞧不起你这文绉绉的样子。&rdo;孔子问:&ldo;你叫什么?&rdo;这人答:&ldo;我叫子路。&rdo;孔子对子路说:&ldo;你有什么喜好?&rdo;子路答道:&ldo;我喜欢长剑。&rdo;孔子说:&ldo;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就会赶上许多人,成为贤者。&rdo;子路说:&ldo;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由此说来,又何必要学习呢?&rdo;孔子说:&ldo;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并把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rdo;子路听后拜谢说:&ldo;真是受益良多。&rdo;子路态度马上有了转变,起身后问孔子:&ldo;夫子,您教什么?&rdo;孔子答:&ldo;辟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rdo;子路又问:&ldo;我专学政事,可以吗?&rdo;孔子说:&ldo;当然可以。&rdo;于是,子路也成为孔子门徒。

孔子对曾参、子路等门徒讲:&ldo;我们今天就探讨礼的问题。如今,礼崩乐坏已经二百多年了,我辈当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只有克己复礼,才能求得国泰民安。&rdo;此时,有人说齐景公与晏婴来到鲁国访问了。孔子说:&ldo;晏婴是个大贤人,我们应该去学学他的风范。&rdo;便领曾参、子路前去。

等到晏婴拜见鲁昭公的礼仪结束后,曾参问孔子:&ldo;怎么说晏婴熟悉礼仪呢?古礼称:&lso;登阶不历,堂上不趋,授玉不跪。&rso;今天晏婴所为,却都与此相反,怎么能说晏婴他熟悉礼仪呢?&rdo;孔子说:&ldo;你提的问题很尖锐,我马上要见晏婴,我当面拿这个问题问他。&rdo;晏婴办完了公事后,退而会见孔子。

席间,孔子向晏婴问道:&ldo;古礼规定,登阶之时依次而行,不可越级而上;朝堂之上,不可以急趋而行;接受玉璋时,不需下跪。而夫子您所为皆与此相反,如此合礼吗?&rdo;晏婴听了回答道:&ldo;我听说,在两楹之间,国君与臣子各有固定的位置,君行一步,臣行两步。因为鲁君迅速登上,我惟恐时间来不及,才越级而登,在朝堂上急趋而行,以便能立即就位。再以国君授玉姿势过低,不得已,晏婴才跪下来,如此方能承接。况且,我听说,为人做事,只要能谨守大节,就不要拘泥于小节!&rdo;孔子十分感叹。

受了这番刺激后,更加刻苦用功

回来后,孔子对自己的弟子们说:&ldo;礼,贵在因时制宜,像这样不合常法的礼仪,惟有晏婴才能行而有节啊!&rdo;此时子路想到晏婴一件往事,便说给孔子:&ldo;晏婴有年冬天经过一条河,发现百姓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赤脚涉水过河,于是用自己的车将待过河的百姓一一载过了河。百姓对晏婴这种爱民如子的亲民行为感激涕零,并口口相传大为赞赏。第二年,晏婴又经过那条河,过河的情景一如一年前,晏婴的作为和百姓的反应也一如从前。同一个地点,同一个行为,不同的时间,晏婴却获得了倍增的拥护和爱戴。&rdo;孔子听后并没有一味称赞晏婴,而是对子路和曾参说:&ldo;晏婴第一次行为是可贵的,但第二次就是沽名钓誉、愚弄百姓了。作为齐国相国,晏婴应该在那条河上修一座桥,让百姓平安通过,不让百姓记得是谁的恩德。如果你说的属实,那么晏婴这种重复善举就是妇人之仁,对百姓生活无补,只是为晏婴自己博名。&rdo;子路心直口快:&ldo;夫子,您可真是见识犀利。&rdo;孔子摇摇头说:&ldo;在圣人、仁人面前,我只是个学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rdo;孔子对子路说:&ldo;周之藏室史老子,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欲去周求教,你愿同去吗?&rdo;子路欣然同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