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 第143章(第1页)

第143章(第1页)

晋军到了黄河口,前哨探得新郑城破、郑国已降、楚军将要退回。中军将荀林父召集诸将商议:&ldo;真没想到楚军如此神速,大家看,我们是进还是退?&rdo;士会说:&ldo;既然郑国已经投降,与楚兵交战又无理由,不如班师回国,以待时机。&rdo;荀林父认为正确,便命诸将启程。先縠说:&ldo;不行。晋国所以能称霸诸侯,是由于军队勇敢、众将得力。现在失去了郑国这个属国,不能说是得力;有了敌人不去追逐,不能说是勇敢。如果因为我们撤退而丢掉霸主地位,不如去死。况且晋国出动兵马不作战,听到敌人强大就退却,这不是大丈夫所为。我是不会这样干的。&rdo;说完,就率领自己部下渡过黄河。荀首说:&ldo;先縠危险了,如果和敌人相遇,一定失败,即使侥幸逃脱,回国后也一定遭到惩罚。&rdo;韩厥对荀林父说:&ldo;先縠率军失陷的话,您作为最高将领,罪过就大了。失去属国、丢掉兵马,这罪过很重了,不如干脆进军。即使作战不能得胜,失败之罪也可以共担。&rdo;荀林父点头称是,于是晋军就渡过了黄河,全部来到了郑国。

却说楚庄王即将班师回国,途中听说晋军来救郑,便对众臣说:&ldo;晋国兵马要到了,回去呢?还是应战呢?&rdo;令尹孙叔敖答道:&ldo;没有攻下郑国,应该同晋国交战;已经攻下郑国了,又再和晋国寻仇,还用得着吗?况且楚、晋交锋,不知谁胜,因此不如班师回国。&rdo;楚庄王点头称是,便打算在黄河边饮马后回归楚国。

郑国就像这墙头草

大夫伍参是楚庄王新提上来的宠臣,他听说楚军要回避晋军,便赶来奏道:&ldo;郑国认为我们力量不强,所以附属晋国。如果晋军来了我军躲避,真说明我军不行了。而且晋国知道郑国已附属楚国,也必定要用兵攻郑,晋国是为救郑国的,我们也为救郑而前往,为什么要退军呢?&rdo;令尹孙叔敖说:&ldo;伐完陈国,再伐郑国,楚军已经太疲劳了。如果战而不胜,就是吃了你伍参的肉,又怎能赎罪?&rdo;伍参对孙叔敖说:&ldo;如果一战而胜,就不用吃我了;如果战不胜,我伍参的肉早被晋兵所吃,哪还能到楚人嘴里?&rdo;伍参又对楚庄王奏道:&ldo;大王何必害怕晋国,而把郑国抛弃给晋国呢?&rdo;楚庄王说:&ldo;寡人没有抛弃郑国呀?&rdo;伍参说:&ldo;现在晋军来救,如果楚军离去,晋国就会轻易攻下郑国,这不是抛弃郑国是什么?&rdo;楚庄王说:&ldo;令尹说和晋兵作战未必获胜,所以才离去。&rdo;伍参继续奏道:&ldo;臣已经算计到了,荀林父新任中军将,威信不足以服众。中军佐先縠,倚仗家族世代功勋,刚愎自负。其他各将,各行其意,号令不一。晋军人马虽然众多,打败它却是很容易。而且大王身为一国之主,躲避晋国诸臣,恐怕要被天下人耻笑。&rdo;闻听此言,楚庄王惊讶道:&ldo;寡人虽然不擅打仗,也不至于败在晋国诸臣手下!寡人听你的,决心与晋军交战!&rdo;此时,远处传来一种声音,均匀地、有节奏地震荡着耳鼓,这声音不是别的,正是黄河的涛声,那是大水穿过险碛时的摩擦声,是拍打岸边蛮石时激起的声音,是水和水在一条大河里互相搓揉嬉戏的声音。

楚庄王站在滚滚黄河边上,沐浴着黄河蒸腾的气流,又一次充满了豪情。楚军饮马黄河后,不再回楚,而是等待晋国大军到来。

且说郑襄公将楚庄王送走后,还没喘口气,就探知晋军前来,心想晋国兵多将勇,一旦胜过楚军,势必来郑国讨伐郑国顺楚叛晋罪过。郑襄公心里很难过,刚刚经受肉袒牵羊之耻,如今又是乌云压顶。不一会,雷声滚滚,大雨瓢泼而下。郑襄公望见雨中墙头上的草随风摇曳,不由叹道:&ldo;多少年来,郑国就像这墙头草,为求生存,屡受强国摆布。想当年,先君郑庄公以《周易》中的厚德载物为思想,初霸诸侯,那是何等威风!可子孙们忘记祖宗训条,以至几近亡国。&rdo;不知不觉中,郑襄公流下眼泪,此时,他突然想到当年鲁僖公为保鲁国平安耍&ldo;两面派&rdo;对付晋、楚之事,不禁自言自语道:&ldo;现在的郑国也可以学他呀!&rdo;于是,郑襄公派使节到晋军。

车左善于射箭,车右善于辞令

郑国使节说:&ldo;我们君主等待贵国援救,就像初春的麦苗期盼及时雨一般,因社稷即将危亡,才顺从楚国以求平安,救燃眉之急,实是不敢背离晋国。现今,楚国胜了郑国,因而骄横,经过长期征伐,军士疲惫。晋军如果发起攻击,我们愿意从后面跟上,去战胜楚军。&rdo;晋军众将听完郑国使节之意后,先縠先说:&ldo;打败楚国治服郑国,就在此一举了。&rdo;栾书说:&ldo;郑国奉行其先君郑庄公的蜥蜴理念,不断变化颜色,外交反复无常,他们的话不可信。&rdo;赵同、赵括说:&ldo;领兵而来,就是为了寻找敌人。战胜敌人,得到属国,不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吗?先縠的话对呀。&rdo;于是不等中军将荀林父同意,先縠竟与郑国使节签定迎战楚军协约。荀首看到先縠、赵同、赵括等人各行其是,愤愤地说:&ldo;必会自取祸乱呀。&rdo;栾书见赵同、赵括职位列六卿之下,但依仗家族威望,说话蛮横无理,内心不快,彼此有了一些隔阂。

郑襄公另外派使节前去楚军,也劝楚庄王与晋军交战。郑国这是两边挑火,坐观成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