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仲父,在你们的辅佐下,齐国成就了霸业,我现在觉得当联合国盟主不够劲了,我想称王了,您看怎么样?&rdo;齐桓公问。
&ldo;这个,你要问鲍叔牙。&rdo;管仲把问题推给了鲍叔牙。
于是,齐桓公派人请来了师父。
&ldo;师父,我想称王了,您觉得怎样?&rdo;
&ldo;这个,你该问宾须无。&rdo;鲍叔牙看了看管仲,把问题推给了宾须无。
齐桓公一看,好嘛,这两位挺能摆谱。
没办法,把宾须无给请来了。
&ldo;宾大夫,我想称王了,仲父和师父都说应该听你的看法,那你就说说,别再推给隰朋了啊。&rdo;齐桓公先把话说了,省得宾须无再推。
宾须无原本也想推,现在齐桓公都发话了,自己也没有倚老卖老的资格,没办法,只好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
&ldo;主公,想听实话还是想听假话?&rdo;宾须无问。
&ldo;照实说,仲父和师父都在这里,为什么要说假话?&rdo;齐桓公就觉得今天的事情有些古怪。
宾须无看看管仲,再看看鲍叔牙,这才开口:&ldo;主公啊,古代能够称王的,都是君主的德能比臣下高的。恕我直言,我们现在是臣下的德能比主公高。&rdo;
话音未落,齐桓公腾地站了起来,倒退几步,眼光在眼前的三个人身上扫视。
管仲三人见齐桓公站起来了,谁还能坐?也都站了起来。
&ldo;唉,&rdo;齐桓公叹了一口气,说道:&ldo;想当年,周太公德能高,周王季德能高,周文王德能高,周武王德能高,周公旦德能高,凭他们,大周也不过仅仅能控制四海之内。如今我的儿子们都不如我,而我不如你们三位,看来,上天注定我是不能成就王业了。&rdo;
人,固有自知之明。
从此之后,齐桓公再也没有想过要称王了。
也就是春秋,当臣下的敢说国君不如臣下,到了后世,谁敢这么说?国君永远是英明正确的。
‐‐人老珠黄
野心往往是人前进的动力。
封禅没戏了,称王没指望了。
齐桓公革命工作的劲头一下子就下来了,联合国大会也没兴趣开了,联合国维和部队也没兴趣组建了。总之,革命热情没了。
当然,这跟岁数大了也有关系。
从那以后,齐桓公再也没有召开联合国大会,他开始更加注重享受起来,盖新楼,进口新车,让易牙采买最好的山珍海味做最好的菜,偶尔还跟公子开方去国家大妓院转转,不过,人老了,战斗力明显不行了。齐桓公的奢侈引发了许多不满,人们议论纷纷。
别说齐桓公,连管仲也开始享受生活。
&ldo;老管啊,不能这样啊,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去哪里了?你该劝劝主公才对,怎么你也跟着学呢?&rdo;鲍叔牙来劝管仲,这辈子,这是第一次对管仲的做法不满意。
&ldo;老鲍,人嘛,辛苦一辈子,无非就是想享受而已。你说你不让主公享受,主公觉得辛苦一场也就这样,他会懈怠的。至于我,我是看见大家都在批评主公,我替他分一部分批评罢了。&rdo;管仲这样回答,鲍叔牙似懂非懂。
齐桓公没有野心了,但是,有野心的人还有大把。
两年之后,也就是齐桓公三十八年(前6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