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总,能采访您一下吗?“《浦东日报》的女记者挤过来,话筒几乎戳到他脸上,“有传言说这块地是工业用地,您拍下后打算。。。“
“扬帆集团始终响应国家号召。“谢一扬打断她,声音提高八度,“我们计划在这里建设浦东首个智慧社区,总投资将超过二十亿元!“他故意看了眼不远处的规划局副局长,“当然,一切都要符合政府规划。“
女记者还想追问,张铁柱已经带着两个保安隔开人群。谢一扬快步走向贵宾室,路上与规划局副局长擦肩而过时,两人交换了一个不易察觉的眼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贵宾室里,香港新鸿基的代表林先生早已等候多时。
“谢生,果然好手段。“林先生递上一支古巴雪茄,“我们查过原始档案,那块地明明是。。。“
“林先生。“谢一扬抬手打断他,从内袋掏出一份文件,“这是1990年浦东新区规划调整的批复复印件,上面明确写着PD-1990-027地块可根据发展需要调整用途。“
林先生仔细查看文件,眉头渐渐舒展:“这个公章。。。“
“如假包换。“谢一扬微笑,“原件在保险箱里。只要贵司的首付款到账,明天就能看到规划局的公示。“
当林先生在合同上签下名字时,谢一扬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张铁柱发来的消息:“北京来人,突检规划局档案。“
谢一扬面色不变,继续与林先生谈笑风生。直到送走香港客人,他才快步走向地下停车场。
“怎么回事?“一上车,谢一扬就厉声问道。
张铁柱的机械眼红光急促闪烁:“国务院派了土地督察组,突然抽查浦东规划档案。“他发动汽车,“直奔027地块的文件去的。“
谢一扬的手指在真皮座椅上敲击:“我们的备份文件放进去了吗?“
“昨晚就掉包了。“张铁柱猛打方向盘,“但督察组的组长是国土资源部的老专家,据说能一眼看出文件真伪。“
谢一扬望向窗外,雨又下了起来。他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很少使用的号码。
“周叔,我需要档案室的那份保险。“他低声说,眼睛盯着后视镜里越来越远的土地交易中心。
第三节责任转移
浦东规划局小会议室,气氛凝重得像凝固的混凝土。
“谢总,请你解释一下。“督察组组长王建国推过一份文件,“这是我们在档案室找到的PD-1990-027地块原始规划图,明确标注为工业用地。“
谢一扬不慌不忙地戴上金丝眼镜,仔细查看文件:“王组长,这确实是我们竞拍时参考的资料。“他从公文包取出另一份文件,“但扬帆集团是根据这份1990年的补充规划做出的投资决策。“
王建国接过文件,眉头紧锁。他的手指在某个印章上反复摩挲,突然抬头:“这个批复文号有问题。1990年浦东新区的发文序列应该是。。。“
“王组长好眼力。“谢一扬突然笑了,又从包里拿出第三个文件袋,“其实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特地找了当年的经办人。“他取出几张泛黄的纸,“这是前规划局局长马卫东的亲笔说明。“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几个规划局的现任领导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马卫东?“王建国声音陡然提高,“他不是已经。。。“
“调任贵州省国土厅了。“谢一扬平静地接话,“我通过合法渠道联系到他,马局长很配合地写了情况说明。“他指着文件上的某段文字,“这里明确提到,1990年因为浦东开发初期的混乱,部分文件存在编号错乱的情况。“
王建国将信将疑地翻看文件。谢一扬趁机观察着会议室里的每个人——规划局副局长的嘴角在抽搐,档案室主任的额头渗出细密汗珠,而那个年轻的女科员,手指正不受控制地颤抖。
“即便如此,“王建国终于开口,“土地性质变更必须经过。。。“
“王组长。“谢一扬突然压低声音,“您还记得1989年北京土地局的那次审计吗?当时也是类似的历史遗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