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孙策稍微诧异:“围城尚不足三十日,城中怎就有内应愿开门而降。”
朱然解释道:“据使者所言,是因为宋军将领赵云万余出常山,进屯毛城,切断并州方向赵军援军及粮道。本欲率军来援的高干被隔绝于上党境内。”
赵云已经断上党粮道!
这意味着北方的中山、常山战事已经快到尾声了,而西方的并州也被隔绝在外!
邺城已经成了孤城一座。
孤城不可久守,难怪审荣要早请降于宋军。
一旦外援被切断,宋军在城外可以坚持的时间一定比赵军更久!
宋军就算十万人,也能从河北、兖州、青州甚至淮南、东吴运来源源不断的粮草。
这是咬牙决胜的关键时刻了,两国胜负,天下归属皆在这一役,就算是南战女运,宋军也会咬牙坚持下去,不惜搜刮干净民间的每一粒粟米。
而赵军却是真的后继无援了,数万军队困守于邺城之内,就算邺城的存粮足够他们支撑半年甚至一年,但陷落也是必然的。
孙策也立即面露喜意,说道:“令周瑜全权负责前线军机决断,尽快攻破邺城!”
而与此同时,在邺城之中,袁绍也正面临决断。
只是短短一年的时间,袁绍显著的苍老了太多,曾经意气风发,欲横扫黄河南北,谓天下可指麾而定的霸主,如今已经满头斑白之发,脸上布满了皱纹。
而长子袁谭战死、爱子袁尚生死不知,更是极大的摧残了他的心神,脸上爬满了苍老的皱纹。
以他这种状态,能否支撑到赵军打退宋军都犹未可知。
而更混乱的是,他的继承人都不在城中,只留下了幼子袁买。
国本动摇之下,大臣们人心惶惶,不知是否应该改换门庭,拥立新太子。
此时城中惶恐不安,皆六神无主。
但越在此时,情况越复杂,各种声音斑驳不一。
有曹操派来的谋士,要袁绍去帝号。只要他去帝号,来自黎阳的援军就将北上,进攻宋军之后。
有刚烈的审配,要趁宋军诸军不齐之际,垒堑未坚,主动出兵掩袭,攻敌于立足未稳,必克破敌军。
有悍勇的大将主张退守宫城,言客贵速战,主贵持重。今国家足食足兵,宜固守台城,缘淮立栅,南军虽来,勿与交战;也就是效公孙瓒故事,只留数千精兵死守宫城,与宋军消耗到底,
也有胆小的郭图,力主应该突围而走,北奔乌桓。言陛下唯当具车马,北奔幽州,臣以死奉卫。
这当中最令袁绍心动的便是郭图所言,北上与乌桓合兵,再与宋军对抗。
宋军北伐至此,必然已经疲敝。打下邺城之后,亦无力再向北进攻。
要攻破燕国一带,宋军没有一两年的谋划和准备根本无法达成。这不仅仅是战事方面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后勤和人心方面难以支撑。
可宋军主力一旦从河北撤退,他袁绍就可以召集有恩之民数十万,汇聚乌桓十万铁骑南下,重新席卷幽州、冀州,引十余郡复叛。
袁绍还是不甘心于就这样认输,皇图霸业就此消散。
于是在一直思考了数日之后,袁绍乃信郭图之言,令其督宫城防御,并令宫人装束以待之。
结果其一直等在宫中,亦未见郭图复至。
却只等候到张辽率三千甲士,明晃晃的从东门进入邺城,并长驱直入,直进宫中!
他忘记了郭图也是颍川人,作为一名中原士族,可以随他在河北打拼,又怎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