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霸王茶姬创始人 > 第332章 鲜卑朝拜(第1页)

第332章 鲜卑朝拜(第1页)

《霸王!》最快更新[630kan。cc]

六月夏末秋初的时候,孙策顺利返回建康城中。

一并带回建康的还有传国玉玺及袁绍首级。

封宋公之后,孙策就已经建社稷、祭祀,此时取汉而代之已经是势在必行。

所以袁绍的首级,孙策都没有送往汉室,而是在建康祭告宗庙,昭告天下。

如今孙策治下封疆已经有幽州、并州、冀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扬州、荆州、交州十州之地,比拥有九州之地的曹魏还要疆域广阔。

治民不下千万,甚至可能接近两千万。

此次昭告天下,立即就引得天下物议纷纷。

首先破灭敌国,戮灭僭越,这就是一件值得颂扬的事情。

诸夏自古有慷慨豪烈之风,因而在中原,胜利永远是最好的激励。只要能带着部下开疆拓土,不断胜利,就能威望越来越盛。

从始皇到汉武,从唐宗到宋祖,无不如是。

谁能带领臣民开创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大胜,谁就能孚天下之众望,得军民之拥护,最终允执天下。

孙策覆灭赵室,声名既盛,又将袁绍首级悬于建康北阙,更引得天下议论。

毕竟不论怎么说,这僭越逆贼的首级都应该传首到雒阳去,结果宋公在建康昭祭祀天地,昭告天下是怎么回事?

莫不是神器转移?

尤其是这个时候,一些士人更是鼓噪。

国之大事,唯祭与戎。

毫无疑问,宋公就掌天下之戎马大权,都督中外军事。

如今在掌握了祭祀之权,那岂不是已经天下大事皆系于宋公?

还要汉室天子做什么?

当然,入关之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孙策大兴教育,建了那么多的学校,养了那么多的大儒,这时候自然就有人开始为孙策呐喊壮势。

讲汉德已衰,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乃是命数。

也就是天上紫微星(帝星)在北,而地上的王权则向东南转移。

不过孙策毕竟称公的时间还太短了,由于当今这个时代,信息传递速度太慢,半年多的时间,很多远离城邑的乡野之间都不知道孙策已经进位为宋公的事情,再往穷乡僻壤走去,可能有些人都不清楚袁绍已经称帝的消息,甚至很多逃到深山大泽里的亡命还以为灵帝依旧在世。

这些人当中可不仅仅包括绿林好汉,也包括许多士族子弟,他们扶持老弱诣幽州、河内等地山地、密林之间,从者数千户,以名望和才能被推为领袖。

这些人藏于深山密林对外面形势了解迟缓,孙策称宋公的消息还没传进去,这个时候孙策冒然称帝,恐怕这些人得到的消息就是,大汉仍在,忽然之间一位不知道起于哪方偏蛮之地的一位将军就称帝了!

民心必然动乱不安。

所以孙策也并没有像袁绍一样急于称帝。

如今天下十州在手,传国玉玺在握,更重要的是他还掌握十几万精锐军队,只要他不孤注一掷,导致一朝倾覆,登基已经是指日可期的事情了。

所以他返回建康之后的重心就转到了安稳人心,宣扬教化方面。

而且他也很稳重,没有进一步称宋王,都这个时候了,称王纯粹是多此一举,毫无必要。

他大可以像王莽、杨坚一样,直接从国公之位登基。

权力向来是由下,不由上。

一个虚假的名号给孙策带不来任何威望,天下人尊崇、归附于他,才是他取汉室而代之的依仗。

于是孙策颁布法令,特意强调:“汉室刑政苛酷,群心崩骇,莫有固志。自孤辅政,录尚书事,都督内外诸军事,当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以匡天下!”

而孙策推行的政令,无疑相较于汉室更得天下之民心。

取消了人头税,使百姓压在肩头的重担立即为之一轻,中原、河北甚至幽州苦寒之地,今秋洗婴恶俗立竿见影的为之减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