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供销龙耀酒 > 第53章 来去匆匆(第3页)

第53章 来去匆匆(第3页)

住在崭新房屋中的水长林,虽然表面上过着看似舒适惬意的生活,但内心深处却时常被矛盾纠结所惊扰。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曾经犯下的错误就萦绕在他的心头,让他从睡梦中醒来。

然而,那笔贷款以及被他亲手背叛的信任,却如同泼出去的水一样,再也无法收回。无论他如何懊悔自责,都已经无法改变既成的事实。

水长林的经历给人们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哪怕一个原本清正廉洁的官员,如果面对贪污受贿的机会和监管漏洞时不能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那么最终也有可能走向堕落与腐败的深渊,而这种以牺牲公众利益、违背良心道义换来的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与安宁,反而只会让人陷入无尽的痛苦和悔恨之中。

还有一个社员叫李振桥,他跑路跑的比较早,这样就可以痛痛快快甩掉那些欠款了。

那是公元1981年,早春时节的天气依旧带着些许寒意,仿佛冬天不甘心就此离去,时不时还要回来肆虐一番。此时的黑龙江,广袤无垠的大地上,一个个宁静的小村庄宛如沉睡中的婴儿,安静而祥和。然而,即便是这乍暖还寒的时候,残留的积雪依然如同点点繁星一般,散落在村庄的各个角落,给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景致。

就在这样一个月色如水、万籁俱寂的深夜里,李振桥一家静悄悄地收拾好了行囊,准备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他们原本来自河北的农村,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举家迁徙到了这个遥远的东北村落。

李振桥家中孩子众多,就好似春天里雨后春笋一般,一个接着一个地降临人世。可是,家里能够扛起生活重担的壮劳力却仅仅只有李振桥和他的媳妇两个人。在那段依靠生产队挣工分养家糊口的艰难岁月里,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异常拮据。尽管夫妻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但微薄的收入仍然难以维持生计,不知不觉间,竟已欠下了生产队高达一千多元的口粮款。

某个傍晚时分,太阳渐渐西沉,天边染上了一抹绚丽的晚霞。李振桥心事重重地蹲坐在自家那略显破旧的院子里,手中握着一杆长长的旱烟枪,吧嗒吧嗒地吸着,嘴里吐出一团团白色的烟雾。他的目光落在那几个正在玩耍、但饭量却与日俱增的孩子们身上,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活脱脱像是被人揉成了一团麻花。

站在一旁的媳妇默默地看着这一切,泪水止不住地顺着脸颊滑落下来。她一边用手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花,一边哽咽着对李振桥说道:“他爹呀,咱们欠下这么多饥荒可怎么还哟?照这样下去,只会越欠越多,这日子可真是没法过啦!”

李振桥听了媳妇的话后,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整个院子里静得只能听见他抽烟时发出的吧嗒声和偶尔从远处传来的几声犬吠。终于,他缓缓站起身来,将手中的烟袋锅在脚底用力地磕了几下,然后压低声音,但语气异常坚定地说:“走!咱回河北老家去,看看能不能躲过这些债务,能不还就尽量不还。”

就这样,在那个万籁俱寂的深夜,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中洒下清冷的光辉,李振桥一家人悄悄地收拾好了简单的行囊,轻手轻脚地关上院门,踏上了前往河北老家的漫漫路途。他们的身影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渺小而又孤独,仿佛是一群被命运驱赶着不断前行的旅人。

许多年过去了,李振桥含辛茹苦地将自己的孩子们抚养长大,如今他们都已经成为了顶天立地的大人。其中,长子李建国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拼搏,在社会上也算小有成就,日子过得还不错。

那是一个普通却又温馨的夜晚,一家人像往常一样围坐在餐桌旁共进晚餐。灯光柔和地洒下来,照亮了每个人脸上幸福的笑容。就在这时,李建国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目光落在了对面两鬓已然斑白的父亲身上。他凝视着父亲那张历经岁月沧桑的脸庞,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

突然间,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一般,李建国缓缓开口说道:“爹,您还记得当年咱们在黑龙江欠下的那些口粮款吗?”话音刚落,原本热闹的饭桌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李振桥听到这句话时,手中正夹着菜的筷子猛地停在了半空中,整个人仿佛被定住了一般。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慢慢地放下筷子,眼神有些躲闪地看向别处,似乎想要逃避这个问题。然而最终,他还是转过头来与儿子对视,眼中流露出极为复杂的神色——既有深深的愧疚,又带着些许犹豫和不安。

在李建国的执着与坚持之下,父子二人趁着外出旅游这一契机,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北行之路。经过一路的奔波劳顿,他们终于再次回到了那座位于黑龙江的宁静小村落。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眼前的景象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那条尘土飞扬、崎岖不平的土路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曾经那些简陋破旧的茅草屋也大都消失无踪,一座座崭新坚固的砖瓦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带着满心的感慨和对往昔的回忆,李振桥父子开始四处寻找当年生产队的队长——刘大爷。几经辗转打听,他们终于在村子的一角找到了刘大爷的住所。此时的刘大爷已经年过古稀,正悠然自得地坐在一把老旧的摇椅上,微闭双眼,享受着午后温暖的阳光。听到有人靠近的脚步声,刘大爷缓缓睁开眼睛,眯起双眸,仔细地端详着面前站着的李振桥父子。

李振桥见到刘大爷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愧疚之情,他有些局促不安地走上前去,满脸通红地说道:“刘大哥啊,真是对不起!想当年我走得匆忙,欠下的那份口粮款到现在都还没有还给您呢,这么多年来,这件事情一直在我的心头压着,让我实在是寝食难安呐……”

刘大爷面带微笑地轻轻摆了摆手,然后用他那略显沧桑却依旧沉稳的声音缓缓说道:“哎呀,当年那些事儿啊,就让它们都过去吧。想当初,日子确实过得艰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和难处。你们离开这里也是迫不得已呀,咱们心里都清楚着呢。所以呢,这钱就别再提了,大家谁都用不着还啦!”

听到这话,李振桥父子不禁当场愣住了,他们瞪大了眼睛看着刘大爷,似乎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过了好一会儿,李振桥才回过神来,嘴唇微微颤抖着想要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这时,刘大爷继续感慨道:“让我感到最开心、最欣慰的还是你们能够回来看望大家。要知道,这份心意可比任何东西都来得珍贵呐!”说着,刘大爷的眼中闪烁出一丝感动的泪花。

自从实行了包产到户政策以后,山东和河北地区那些在解放后迁移过来的人们,大多数都纷纷选择返回家乡。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移民们欠下的款项却无法按时偿付。面对这样的情况,又怎能强行阻拦他们离开呢?毕竟,每个人都有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时光荏苒,等到三弟接手工作的时候,自强前屯那里依然有关里人存在,比如那个叫三老刘的一家子等。尽管岁月已经流逝,但他们心中对于故乡的思念始终未曾磨灭。终于,在某个时刻,他们下定决心踏上归乡之路,去追寻那份深埋心底已久的温暖与亲切。

那是1990年,一个阳光明媚却又略带几分燥热的夏天,我毅然决然地辞去了供销社那份看似稳定的工作。说实话,日复一日地上班让我感到无比厌倦和腻歪。

在那个环境里,我发现自己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仿佛我们来自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并不是有意要轻视或瞧不起他们,但真的很难找到共同语言。

那些人啊,整天不是沉迷于打麻将、喝酒,就是放纵地玩弄着女人;要么就热衷于勾心斗角,相互算计,今天你整我一下,明天我再还回来。而想要升职加薪呢?那就得学会溜须拍马,不择手段地向上攀爬。面对这样的氛围,我实在无法忍受,也无力改变什么。俗话说“惹不起,总还躲得起”吧,于是我选择了离开。

不过话说回来,我的顶头上司倒是个例外。他对我一直很不错,可以说是尽心尽力地照顾和安排我的工作。只可惜,即便如此,我内心深处对于这份工作的抵触情绪依然无法消除。最终,我还是辜负了他的一片好意。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上司其实和我算是同龄人。后来听说他发展得相当不错,成功转干后去了市里。就在去年的时候,妹妹偶然间在老家的县城大街上碰到了他,并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心里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为他如今的成就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回想起曾经一起共事的日子。不得不承认,在那样乌烟瘴气的环境中,像他这样的好人实属难得,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凤毛麟角。

人生之路,皆由自身抉择而定。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即便我们竭尽全力去主宰自己的道路,却仍难以完全摆脱命运那无形之手的摆布。

但请记住,无论我们做出何种选择,只要这份选择源自内心深处的喜爱,且不会损害他人利益、违背道德准则,那么财富与贫困便无需过于挂怀,一切皆有天意注定。

因此,我们应当学会知足常乐,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而非一味地贪求更多。毕竟,真正的幸福并非仅仅取决于物质的丰裕与否,而是源于心灵的宁静和满足。当我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得失时,方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所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