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难听老人言
1999年的春节,本应是阖家团圆、喜气洋洋的日子,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如一头凶猛的野兽,无情地席卷了我们的家。那火舌肆意地舔舐着一切,所到之处,皆化为灰烬。父亲视若珍宝的家谱,就在这场大火中被烧得残缺不全。
火势凶猛,那跳跃的火苗犹如一个个张牙舞爪的恶魔,带着无尽的贪婪和毁灭欲,不仅吞噬了那承载着家族历史的纸张,更像是在父亲的心中狠狠划了一道口子,鲜血淋漓。父亲眼睁睁地看着家谱在火中消逝,眼神中满是痛苦与绝望,仿佛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从那以后,父亲便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时常对着那堆残页发呆,一坐就是一整天。他的眼神空洞而迷茫,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那些有完整家谱的日子。他嘴里还不时念叨着,要到西荒堂叔家,把完整的家谱抄回来。那语气,充满了坚定和执着,仿佛这是他余生最重要的使命。
那年夏季,阳光炽热,大地被烤得发烫。我带着父亲的嘱托,毅然踏上了前往西荒的路。汽车行驶在蜿蜒的乡间小道上,车身随着路面的起伏而颠簸,仿佛在演奏着一首充满艰辛的乐章。窗外的景色如幻灯片一般不断后退,绿油油的田野、错落有致的村庄、随风摇曳的树木,都在我的视线中一一闪过。
我的思绪也随着这颠簸的旅程,飘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每到夏夜,父亲总会坐在院子里的老树下,摇着蒲扇,给我讲家族的故事。那些在岁月中流传的名字和事迹,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点缀着家族的天空。我仿佛看到了祖先们在田间辛勤劳作的身影,听到了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呐喊,感受到了他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父亲总是讲得绘声绘色,我也听得如痴如醉。那些故事,就像一颗种子,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让我对家族的历史充满了好奇和敬畏。如今,我带着父亲的期望,去追寻那完整的家谱,就像是在追寻家族的根,追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
汽车继续在小道上颠簸前行,我望着窗外,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完整的家谱带回来,让父亲多年的心愿得以实现,让家族的历史在我们这一代得以延续。
阳光暖暖地洒在乡间的小道上,我怀揣着探寻家族过往的急切心情,一路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堂叔家。堂叔家的小院依旧是记忆中那般朴素而亲切,院门口的几株老槐树,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招手。
刚到门口,堂叔就眼尖地瞧见了我,他那原本略显沧桑的脸上瞬间绽开了热情的笑容,就像一朵盛开的向日葵。他急忙放下手中正摆弄着的农具,大步流星地朝我走来,一边伸出宽厚的大手,一边爽朗地说道:“哟,大侄子,啥风把你给吹来了,快,快进屋!”说着,便像迎接贵宾一样,把我迎进了屋里。
屋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旧时光的味道,墙壁上挂着的几幅老照片,记录着家族不同时期的模样。我们在那张有些年头的八仙桌旁坐下,堂叔赶忙沏上了一壶自家种的茶,茶香袅袅升腾。我们先是随意地寒暄了几句,问问彼此的近况,聊聊村里的新鲜事儿。
气氛渐渐融洽起来后,我便鼓起勇气,郑重地说明了来意。我告诉堂叔,我一直对家族的历史充满好奇,想要探寻我们家族一路走来的足迹,所以希望能看看家谱。堂叔听后,原本还带着笑意的脸一下子变得庄重起来,他的眼神变得深邃而悠远,仿佛陷入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之中。
过了好一会儿,堂叔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又充满感情:“孩子,这家谱可是咱家族的根呐。它就像是一棵大树的根系,牢牢地扎在我们家族的土地上,支撑着我们整个家族的繁衍生息。当年我爹唐福有啊,那可是吃了不少苦。那时候东荒那地儿,荒无人烟的,到处都是风沙,环境恶劣得很。可他心里就想着,不能让家族的传承断了,不能让咱们的后人不知道自己从哪儿来。于是,他就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去东荒的路。好不容易到了那儿,找到了家谱的原本,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抄了回来。这抄家谱的过程也不简单呐,每一个字都得工工整整地写,不能有一点儿差错,生怕把家族的历史给写错了。”
说着,堂叔缓缓站起身来,轻轻地走到屋子的一角。那里摆放着一个陈旧的木箱子,箱子的表面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失去了光泽,上面的纹路却显得更加清晰,仿佛在诉说着它所经历的风雨。堂叔蹲下身子,双手轻轻地抚摸着箱子,就像抚摸着一件珍贵的宝贝。然后,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仿佛生怕惊扰了里面沉睡的历史。
从箱子里,堂叔捧出一本厚厚的家谱。那本家谱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纸张也有些泛黄,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但它保存得十分完好,没有一点破损的痕迹,看得出堂叔一家一直都在精心地呵护着它。堂叔双手捧着家谱,就像捧着整个家族的希望,缓缓地走到我身边,轻轻地翻开。
我赶忙凑过去,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名字。那些名字,有的笔画刚劲有力,有的则显得有些稚嫩,仿佛能看到不同年代的人在书写时的心境。每一个名字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镶嵌在家族的历史长河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我们的祖先们背着行囊,从遥远的山东出发,一路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这片陌生的土地。他们在这里开荒种地,搭建房屋,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开辟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经历过自然灾害的侵袭,遭受过战争的苦难,但始终没有放弃,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家族的精神。
“你看,这是咱们的祖先,从山东一路迁徙到这里,开枝散叶。”堂叔指着家谱上的一行字,缓缓说道。他的手指粗糙而又有力,就像一棵饱经风霜的老树的枝干。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那些久远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个简单的符号,它们承载着家族的苦难与荣耀,在岁月中静静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我仿佛能听到祖先们的呼喊声,感受到他们的坚韧和不屈。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与家族的联系从未如此紧密,我仿佛能触摸到家族历史的脉搏,感受到它的跳动和温度。
午后的阳光慵懒地透过窗户,洒在那有些陈旧的木质桌面上。我怀着一种莫名的庄重感,缓缓走到桌前,小心翼翼地从抽屉里拿出了崭新的纸笔,轻轻抚平纸张的边角,像是在为一场神圣的仪式做准备,随后我端正地坐下,准备开始抄写那承载着家族历史的家谱。
堂叔就坐在我的身旁,他那略微有些佝偻的身躯却透着一股岁月沉淀后的沉稳。他时不时地清一清嗓子,然后绘声绘色地给我讲解一些家族的典故和人物事迹。他讲到家族里曾经有一位先辈,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带领族人躲避了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他如何在困境中寻找生机,如何用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大家熬过艰难的时光。堂叔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温度,将那些早已远去的故事鲜活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然而,家谱上的字迹因为年代久远,有一些已经模糊不清,就像被岁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和堂叔便会立刻停下手中的动作,我们两人脑袋凑在一起,眼睛紧紧地盯着那模糊的字迹,仿佛要把它看穿。我们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各自发表着自己的看法。堂叔皱着眉头,用那布满老茧的手指轻轻摩挲着字迹,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思索;我则托着下巴,眉头紧锁,努力在脑海中搜寻着可能的答案。
“这个字,应该是‘德’,这人叫唐公德,咱家族一直讲究以德为先。”堂叔突然肯定地说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笃定,仿佛这个答案是他心中早已认定的真理。我听了,轻轻地点了点头,像是对堂叔的认可,又像是对家族传统的一种敬意。我拿起笔,蘸了蘸墨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这个“德”字抄了下来,每一笔都写得那么认真,那么用力,仿佛要把家族的品德和精神都融入到这小小的字迹之中。
在抄写的过程中,我的思绪渐渐飘远,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来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我看到了家族的先辈们,他们穿着朴素的衣裳,脸上带着坚毅的神情,在田间辛勤地劳作;我看到他们在遇到困难时,相互扶持,共同面对;我看到他们对家族的那份深深的眷恋,就像树根紧紧地扎根在土地里一样。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的汗水滴落在土地上的声音,能听到他们在夜深人静时对家族未来的期许。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经过了三天的努力,我终于把那本厚厚的家谱抄写完成。我轻轻地放下手中的笔,长舒了一口气,看着那厚厚的一沓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我抄写的字迹,心中顿时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这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抄写工作,它更像是我接过了家族传承的接力棒,肩负起了对家族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知道,这份家谱将会成为我心中的一座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永远铭记自己的根在哪里,自己的家族有着怎样的历史和传统。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将家族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它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闪耀着光芒。
回去后,我迫不及待地直奔复印社,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机器,点击打印按钮后,打印机开始嗡嗡作响,一张张纸张缓缓吐出,上面清晰地印着家族的脉络与故事。我全神贯注地整理着打印出来的纸张,将它们一张一张地整齐排列好,仿佛在排列着家族的历史与荣耀。
我捧着这一沓承载着家族记忆的纸张,匆匆来到兄弟们聚集的餐厅。兄弟们围坐在宽敞的圆桌旁,目光都聚焦在我手中的纸张上。我微笑着,将印好的家谱逐一分发下去。大家接过家谱,动作轻柔得如同捧着稀世珍宝,眼睛里满是敬畏与期待。
大家围坐在一起,目光齐刷刷地落在这份重新“焕发生机”的家谱上。那泛黄的纸张、古朴的字体,仿佛都在诉说着家族历经的沧桑岁月。一时间,客厅里安静极了,只有轻微的呼吸声。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复杂的神情,有感慨,有激动,也有对祖先的缅怀。
“这下好了,咱家族的根又完整了。”大哥率先打破了沉默,他伸出那浑圆却又无比温暖的手,轻轻抚摸着家谱,就像在抚摸着家族的历史。他的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那泪光里包含着对家族的深情与对祖先的敬意。他的声音有些哽咽,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岁月的重量。
“是啊,以后咱们要把这份家谱好好保存,让子孙后代都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三弟也附和道,他的眼神坚定而明亮,仿佛已经看到了家族未来的繁荣景象。他轻轻拍了拍手中的家谱,似乎在向祖先承诺,会将这份家族的传承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