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失守了?"崇祯的声音像从冰窟里捞出来。他扯开火漆时指甲劈了,血珠渗进"八百里加急"的墨字。
奏章里掉出片焦黑的绸缎,隐约能辨出团龙纹样。年轻的皇帝突然干呕起来,他认得这是孝陵祭祀用的幡布。去年冬至大典,自己还亲手为祖陵更换过经幡。
"他们。。。把享殿烧了?"朱由检踉跄着扶住蟠龙柱,额头抵在冰冷的金漆上,"张献忠用太祖的棺椁。。。喂马?"
王承恩扑通跪下,额头在地砖上磕出血印:"万岁爷保重龙体!杨阁老已经。。。"
"保重?"崇祯突然笑起来,笑声惊飞檐下栖鸦,"朕的龙脉都让人刨了!"他抓起案上镇纸砸向铜鹤香炉,迸溅的火星照亮眼角水光,"去岁陕西大旱,朕减膳撤乐;河南蝗灾,朕自罪诏书传檄天下——可这些贱民!"
老太监抬头时,看见天子玄色袍角在微微发抖。那抹颤抖顺着蟠龙柱爬上藻井,震得承尘上的尘埃簌簌而落。
五更鼓响时,雪停了。张献忠拎着酒坛坐在焚毁的碑亭上,看士卒们用楠木椁板烤马肉。有个娃娃脸的新兵把玉带扣塞进嘴里咬,崩掉半颗门牙。
"大帅,找到个活口!"亲兵拖来个穿蟒袍的老头。张献忠认得这是守陵太监,三天前还带着官兵在十里堡抓"流寇"。
老头突然挣开束缚,枯枝似的手指向东方:"尔等可知这是大明龙脉所在!太祖皇帝在天上看着。。。啊!"
雁翎刀穿透胸腔时,血溅在残破的《御制皇陵碑》上。张献忠就着碑文擦刀,忽然放声大笑。笑声惊起寒鸦,扑棱棱掠过仍在冒烟的明楼。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一骑快马冲进朝阳门。守城兵卒看见驿卒背后插着三根染血雉翎,纷纷避让。马蹄铁在青石板上擦出火星,朝着紫禁城的方向狂奔而去。
义军刨了明皇室祖坟,熊熊大火烧毁了“皇觉寺”,这一举动震惊天下,也让明朝皇室颜面扫地。凤阳皇宫中的大小太监被俘虏,鼓吹乐器也成了义军的战利品。
然而,就在胜利的喜悦尚未消散之时,义军内部却因分俘虏一事发生了争执。李自成与张献忠这两位义军的重要领袖,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矛盾逐渐激化,最终导致二人结怨分裂。李自成一气之下,分军再次西走攻打洛阳,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就此分道扬镳。
《洛阳之战》
民军打洛阳,城固若金汤。
堡垒由中溃,时局造闯王。
……
与此同时,钦天监内,观星师们日夜观测天象,神色愈发凝重。其中一位资深观星师王钦,更是眉头紧锁,眼睛死死盯着夜空,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一夜,他如往常一样,借助浑天仪仔细观察着星空,突然,他手中的星图掉落,整个人呆立当场,仿佛被定住了一般。
代表大明国运的紫微帝星,竟在短短几个时辰内,光芒急剧暗淡,好似被一层浓厚的乌云悄然遮蔽,往昔的明亮与威严消失殆尽。王钦的手忍不住颤抖起来,额头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他深知,这帝星的变化,预示着大明王朝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就在他还沉浸在震惊之中时,南方天空突然闪过一道亮光,王钦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那里。只见一颗原本黯淡无光的将星,刹那间耀眼夺目,其光芒甚至盖过了周边的星辰。这颗将星的突然崛起,与紫微帝星的黯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景正应了推背图那句谶语:
皇陵惊恸冢尘扬,风水残消帝运亡。
四海崩离烽火乱,十八子起定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