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歌词 风再起时 > 第15章 金銮献策(第1页)

第15章 金銮献策(第1页)

李长风迈进乾清宫时,铜鹤香炉吐着的龙涎香雾正漫过蟠龙柱。他瞥见公公王德化跪在丹墀下,脑门在金砖上磕得砰砰响。

"皇爷明鉴!那喜峰口城头血战三天三夜,李大人在箭雨中往来冲杀,老奴亲眼见他手刃二十三个白甲兵。。。。。。"

崇祯扶着龙椅的手指节发白。李长风注意到皇帝龙袍下摆沾着墨渍,案头堆着的塘报足足有三尺

"李长风。"年轻皇帝的声音像绷紧的弓弦。

"末将在。"

"抬起头来。"

李长风抬眼瞬间,正对上崇祯布满血丝的眼睛。这双眼睛让他想起草原上被狼群围困的孤鹿——惊惶又凶狠。

"听说你给朕带了份大礼?"

李长风口称万岁,转身击掌三声。四个锦衣卫抬着两口樟木箱进来,掀盖刹那,腥气冲得文官们以袖掩鼻。二百多颗建奴首级整整齐齐码成金字塔,最顶上那颗镶着金牙,正是阿敏帐下猛将额尔古。

这些都是在喜峰口砍下来的!

兵部尚书王洽突然痛哭流涕:"自广宁之败,臣未尝见如此多虏首!李遵祖老将军战死沙场,李家忠勇可鉴啊!"老尚书这一哭,倒像是给死气沉沉的朝堂捅了个窟窿,武将们纷纷挺直腰板,言官们袖中的劾章也悄悄往深处塞了塞。

崇祯扶着龙椅站起来,手上的扳指刮在楠木扶手上发出刺耳声响:"朕问你,你是怎么打赢的?为何我其他的大明王师屡战屡败?"

李长风趴伏在地:“末将乃一介武夫,不敢议论此等军国大事!”

“我要你说!说的好了,朕有赏,说的不好,亦无罪!”

“陛下圣明。臣之所以能取胜,一是情报为先。开战之前,臣必多方探查敌军人数、装备、粮草囤积之地、进军路线等诸多关键情报,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是训练有素。臣父平日里对将士严格训练,无论是步卒的阵列配合,还是骑兵的冲锋技巧,或是弓弩手的精准射击,皆不敢懈怠。如此在战场上,将士们方能各司其职,发挥出应有的战力。

三则是战术运用得当。会依据战场的地形地势来排兵布阵。若是在山川之地,便会利用高地设伏、山谷要道设卡;若是在平原,就会考虑以骑兵冲击敌军侧翼,步卒稳住阵脚。

而其他王师或有不足。有的可能是对敌军了解不够,仓促应战;有的军队训练不足,军心涣散,作战之时自然难以发挥全力;再者战术指挥失当,如盲目进攻或不知利用地形,致使军队暴露于敌军优势之下,故而屡战屡败。”

崇祯仔细回味着李长风的回答,接着又问:“为何这次建奴扣边如此迅猛?几天就打到了京师?”

"回陛下,朝廷忽视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李长风声音清朗,"其一,九边重镇各自为战,只重视修筑宁锦防线。而忽视了蓟州城的修建,导致敌人绕道长城,蓟州不能守;其二,军心涣散,军饷过手十八道,到士卒手中十不存一。这次勤王的部队大部分都欠饷半年以上,军丁不肯卖命,军心不足以用;其三,夜不收刺探不力,建奴在草原走了一个月我们都不知道,末将在喜峰口都是仓促应战,几乎没有准备,过遵化后,虏骑过蓟州才知敌情。"

袁崇焕在武官队列中猛然抬头,蟒袍下的拳头攥得咯咯响。这些日子他听得最多的便是"五年平辽"的讥讽,却不料被个边关小将说破关窍。

"若卿为督师,当如何?"崇祯前倾身子,护甲在龙案划出三道白痕。

"精简卫所,练新军三万为机动;各镇设飞骑传驿,遇警昼举烟夜举火;江南粮食漕运改走海运,月省脚费七百万两,省下的钱大力发展火器;另请陛下赦免西苑待罪的孙元化等火器匠人。。。。。。建奴最怕的就是火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