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马上送来,"朱掌柜站在门口道,"您先歇着,有事尽管吩咐。"
待朱掌柜离开,陆昭阳长舒一口气,解开包袱取出几件换洗衣物。她动作利落地将包袱中的物品一一归位:几本医书整齐地码在书案上,装着银针的皮囊挂在床头,一个青瓷小瓶小心地放在枕边。最后取出的是个精致的木匣,里面装着从洛阳带回的几味珍贵药材,她将木匣锁进床下的暗格中。
敲门声响起,小王提着两桶热水进来,身后跟着个小丫鬟捧着浴盆和干净布巾。
"小先生,掌柜的说您沐浴后若要添水,尽管摇铃。"小王将热水倒入屏风后的浴盆中,"饭菜一会就送来,是您爱吃的笋丝烩面和几样清淡小菜。"
陆昭阳道了谢,待二人退出,便闩上门,褪去衣衫。她解开束发的布带,如瀑青丝倾泻而下,垂至腰际。手指轻触水面试了试温度,方才踏入浴盆。
温热的水漫过肩膀,她仰头靠在盆沿,闭上双眼。洛阳一月的游历在脑海中浮现——白马寺的晨钟暮鼓,龙门石窟的庄严佛像,还有那满城盛放的牡丹,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若霞。。。最难忘的是雨后的清晨,花瓣上沾着晶莹水珠,在朝阳下折射出七彩光芒。
她轻轻掬起一捧水,淋在肩头。水珠顺着肌肤滑落,带走旅途的疲惫。师父常说,医者需常观天地万物,方能通晓人体阴阳。此番洛阳之行,不仅赏了牡丹,更见识了各地医者不同的诊治之法,收获颇丰。
浴毕,她换上干净的白色中衣和靛青色外袍,重新将长发束起。镜中的自己又恢复了"小先生"的模样——清秀俊朗,不辨雌雄。这身装扮已伴随她多年,比女装更让她感到自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刚收拾停当,敲门声再次响起。小王送来了食盒,里面除掌柜所说的笋丝烩面外,还有一碟嫩绿的荠菜、几块金黄的酥饼和一小壶温热的米酒。
"掌柜的说,这米酒是自家酿的,不醉人,最适合解乏。"小王一边摆菜一边道,"您慢用,一会我来收碗筷。"
陆昭阳在窗边小几旁坐下,窗外月光如水,洒在长安城的屋瓦上,泛起一片银光。她夹了一筷子荠菜送入口中,鲜嫩清爽,正是暮春时节的滋味。笋丝烩面热气腾腾,汤色清亮,面上点缀着几片火腿,香气扑鼻。
她小口啜饮着米酒,甜中带酸,确实不醉人,却让四肢百骸都暖了起来。客栈大堂隐约传来谈笑声,更显得她这小天地静谧安宁。
用完晚膳,她推开窗户,让夜风拂面。长安城的夜景尽收眼底——远处皇城的轮廓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雄伟,近处街巷中仍有行人往来,灯笼的光点连成一条条游动的火龙。
她从包袱中取出一个小本子,就着灯光记录下今日见闻。这是师父要求的习惯,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记录下当地的风土人情、气候物产,尤其留意各种药材的生长情况和民间偏方。
"四月底,长安柳絮渐少,牡丹已谢,而洛阳牡丹正盛。。。"她提笔写下,字迹清秀工整,"东市新开一家波斯胡商,售卖大食国香料,可入药者有三。。。"
写完笔记,她吹灭灯火,和衣而卧。床榻柔软舒适,被褥散发着阳光的气息,显然如朱掌柜所言,是经常晾晒的。月光透过窗棂,在室内洒下光影。
她想起明日要去德济堂看看。上次离开长安前,曾在那里坐诊几日,与掌柜有约,若回来便再去帮忙。虽然她医术精湛,但因年纪尚轻,又女扮男装,不便长期在一处行医,只能偶尔为之。
远处传来打更的声音,已是二更天了。陆昭阳合上眼睛,任由思绪飘远。十六年来,她随师父走遍大江南北,见过无数奇症怪病,也见识了世间百态。师父说她是天生的医者,心静手稳,悟性极高。但她自己知道,每一次诊治都需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懈怠。
夜风送来一阵花香,不知是哪家庭院中的蔷薇开了。在这静谧的夜色中,陆昭阳渐渐进入梦乡,月光为她清秀的面容镀上一层银辉。
喜欢清风惊鸿客请大家收藏:()清风惊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