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七年春,台湾府的海风裹挟着咸腥味扑向基隆港。石静娴站在船坞高台上,望着眼前这艘尚未完工的铁甲舰,龙骨如巨兽脊梁般横亘在晨雾中。她摩挲着袖中胤礽昨夜用朱砂写的密信——"台湾道台私吞铸炮银两,速查"——指尖沾了星点殷红,像极了三日前试航失败时溅在甲板上的血。
一、龙骨泣血
铁甲舰的阴影下,工部郎中李德全正捧着《船政则例》滔滔不绝:"殿下明鉴,此舰长二十八丈,设红夷大炮十二门,乃仿荷兰夹板船……"
"李大人。"石静娴突然蹲身抚过龙骨接缝处,"万历年间《天工开物》载,铁力木需以桐油浸泡三月方能防蛀,可这木料——"她指尖轻叩,空洞声惊飞一群海鸟,"怕是连半月都没浸够。"
李德全额角渗出冷汗。三日前试航时,这截龙骨突然断裂,砸死了三名匠人。他至今记得"太子"俯身验尸的模样:丹凤眼里没有悲悯,只有法医解剖尸体时的专注,甚至用银簪挑开死者耳道查验淤血。
"殿下恕罪!定是下面人偷工减料……"
石静娴起身掸了掸杏黄蟒袍,目光扫向远处海面。那里泊着郑成功旧部留下的福船,腐朽的船帆在风中如招魂幡飘荡。她想起现代解剖的那具清代女尸,锁骨翡翠压襟刻着"延平"二字——与眼前铁甲舰龙首雕刻的纹样竟有七分相似1。二、麒麟锁
千里之外的紫禁城里,胤礽正对着铜镜调整牡丹髻。东珠步摇垂在鬓边,让他想起幼年射猎时鹿角的弧度。
"娘娘,惠妃送来的台湾蜜饯。"侍女捧上缠枝莲纹漆盒。
他捏起一枚腌渍杨桃,果肉透光处显出细小刻痕——是满文"火器"!这是石静娴离京前与他约定的密信之法:将情报刻于果脯,浸泡后字迹随糖分析出。
"本宫乏了,都退下罢。"
待宫人散尽,他迅速剖开杨桃,果然藏着半张沾满糖霜的图纸。上面画着铁甲舰炮台结构,某处用朱砂圈出异样:本该安装转轴的位置,竟被替换成生铁铸造的麒麟锁。
"……麒麟锁乃前明水师旧制,清初已废。"他蘸着胭脂在帕上疾书,"此物遇热易胀,恐致炮台炸裂——石静娴,你若敢死在海上,孤便让东宫所有嫔妃给你殉葬!"三、夜航
基隆港的夜雨来得猝不及防。石静娴裹着油毡潜入船坞,火把映亮铁甲舰狰狞的轮廓。她按胤礽密信所示摸向炮台底部,果然触到冰凉的麒麟锁。
"殿下好兴致。"阴影里转出台湾道台周培公,"可是来祭奠那三个短命鬼?"
她不动声色地将朱砂粉抹在锁扣上:"周大人可知,人血含盐,最易锈蚀精铁?"指尖划过麒麟纹路,殷红痕迹恰如血管脉络,"三日前试航时,若炮台炸裂的位置再偏三寸……"
火把突然熄灭。
黑暗中有利刃破空声袭来,石静娴就势滚向炮管后方。这是她穿越后第一次感谢胤礽自幼习武的身体——肌肉记忆带着她腾挪闪避,直到摸到那截松动的龙骨。
"喀嚓!"
断裂声与惊雷同时炸响。周培公的惨叫中,她借着闪电瞥见龙骨断面:本该实心的铁力木,竟被掏空填入沙石!
四、海图
五更天,石静娴浑身湿透地撞开台湾府衙书房。案头《台湾舆图》被暴雨打湿,墨迹晕染间,她突然发现基隆港标注有异——郑成功时代的暗礁区,竟被朱砂改画成深水航道。"难怪要换麒麟锁……"她抓起胤礽送来的福建海防图对比,瞳孔骤缩。若按错误海图航行,铁甲舰必会触礁沉没,而能修正航线的,唯有周培公文牍上的私印!
窗外传来追兵脚步声。她迅速将海图浸入茶盏,墨线遇水消散后,浮现出更隐秘的纹路——是西班牙人测绘的吕宋岛布防图!
"好个一石三鸟。"她冷笑撕下图上台湾府印章,"毁大清铁甲舰,嫁祸荷兰人,再向西班牙献投名状……"27
五、破晓
晨曦初露时,石静娴立在铁甲舰残骸前,脚下跪着被反绑的周培公。她举起从尸体耳中挖出的铁砂——正是炸毁炮台的麒麟锁碎屑。
"康熙二十三年收台湾,施琅将军战船用的是相思木铆接法。"她将铁砂撒入海浪,"周大人却把郑家军旧港的沉船木料,充作南洋铁力木。"
海风送来远方的鲸歌,仿佛无数葬身鱼腹的冤魂在呜咽。她想起现代那具女尸的尸检报告:颅骨裂缝与龙骨断痕惊人相似。历史果然是个环,而她要亲手斩断这吃人的轮回。
"传令!拆毁所有仿明制战船,改按《船政则例》新规重建。"她甩出沾血的私印,"至于周大人——押送进京前,先让他尝尝郑家水师的麒麟锁刑!"
喜欢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请大家收藏:()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