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三声婴啼,侍婢们抱着襁褓中的男婴穿过雕花木廊,廊下悬挂的《尚书》竹简风铃叮咚作响,惊飞了檐角筑巢的燕子。 时任济南国相的荀绲接过儿子,见其额宽鼻隆,双目微闭却隐含锋芒,忽然想起父亲荀淑晚年批注《春秋》时的喟叹:\&0t;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0t; 遂为其取名\&0t;荀彧\&0t;,字\&0t;文若\&0t;,既寄寓\&0t;文采昭着\&0t;之愿,亦暗合\&0t;以文载道\&0t;之志。 颍川荀氏的荣耀可追溯至西汉御史大夫荀彘,至东汉中期已成\&0t;士族之冠\&0t;。 荀彧的祖父荀淑,号\&0t;神君\&0t;,隐居朗陵时聚徒讲学,门下弟子达千人;叔父荀爽,十二岁通《春秋》,九十三日从白衣升至司空,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