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开局签到之 > 化枪为拳就是崩拳(第4页)

化枪为拳就是崩拳(第4页)

师徒强于父子。

拜师傅,就是当自己动摇时,找个能给自己做主的人。

人是太容易动摇了,世上没几个天生的好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尚云祥师缘不佳,学了一次,就离了李存义十年。

但他自己把功夫练出了境界,自己能作自己的主——不是练拳的不知道这有多难,所以尚师是天生的好汉,有绝顶的聪明。

唐维禄幸运。师缘好,一开始就跟着李存义,得的好处一大片,跟上就不走,直到李存义赶他。

当时唐师五十左右,李存义说:“再这么跟着我,你就老了。”

说了好几次,唐师才走。

李存义把尚云祥找着后,尚云祥也是见了师傅就不走,给画龙点睛了。

师傅是宝,师傅不赶,徒弟不走。

没师傅了,师兄弟就得扶持,唐师便总找尚师相互印证。

他俩说话很严肃的,两个不是文人的人,说出的话高深极了。

两个平时不大说话的人,这时候也就有了口才。

外人听不懂,也不让听。

我悟性不高,人也不够勤奋。

回忆一下,年轻的时候,其实跟我的师傅们是说不上话的。

能跟他们说上话,得多大修为?基本上是师傅说什么,就揣摩什么。

得着一句话是幸运,弄懂它就难了。

体悟到一点,比考上状元还高兴。

拳就这么邪乎,武比文难。

练拳得常新常鲜。

小时候,听大人们讲:“失意的人看《聊斋》。”

我六十岁以后,《聊斋》不离手,有时感慨,难道我也成了失意的人?

练武人容易单纯,要打抱不平,眼里不掺沙子。

《聊斋》讲了世上复杂的事,欺诈奸盗,看看,便知道事情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聊斋》中都是被冤枉的人,心有苦衷,看看,能找到共鸣,便缓和了情绪。

书里怪话多,怪话就是真话,怪事多有隐情。

薛颠读《易经》,没教过我。

但年轻时毕竟受了影响,这些日子就想读它,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家里就有了本《易经》。

很破,封面都没有,幸亏里面不缺页。一天到晚看,后来这本书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没了。

年老不管家,家里人一收拾东西便再也找不着了。

总算晚年,过了几天读易的瘾。我也是直到自己老了,才明白了年轻时就知道的老理。

此书对人生有好处,什么感慨都在里面,犹如练拳化了脑子的人,一切清晰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