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大明不革命全文阅读免费 > 第十六章 封王建国的倡议(第2页)

第十六章 封王建国的倡议(第2页)

自己应该怎么回答才能让父皇满意呢?

这个问题来的非常突然。

太子朱简灿不知道父亲真实心态,关键是本身处于当局者迷的状态下,

以至于出现了明显的慌乱和茫然。

不过朱简灿毕竟是当了三十年太子的人,很快就脱离了茫然无措的状态,完成了基本的决策分析。

无论现在父亲的真实心态如何,只要自己反对提前给弟弟封赏,都会让父亲反感。

可能会让父亲觉得自己对弟弟不好,以后当了皇帝更不会照顾弟弟。

如果父亲有意改立,自己的反对会强化他的倾向性。

如果父亲本来无意废长立幼,自己的反对可能促使他产生改立的念头。

所以自己只能赞同,还要表现的非常关爱自己的弟弟。

如果父亲有意改立,看到自己关心弟弟,就有机会弱化父亲改立的念头。

如果父亲无意改立,这样做也能让父亲更加高兴。

更何况,自己的内心也是希望这件事情能够尽快决定,尽快把这个弟弟变成藩王。

进而确认皇帝父亲到底有没有改立的的意思。

于是朱简灿恭恭敬敬的说

“儿臣以为皇叔祖之言有理,烜弟的大功已经足够封王建国,且不应该是普通的封王建国。

“应该选尽可能富庶肥沃之地,且给足额的护卫开拓镇守,待烜弟弱冠之后前往就藩。”

朱简灿说话的时候低着头,周围的所有人也全都低着头,等待着皇帝朱仲林的回应。

只有朱简烜抬起了头,偷偷看了自己老爹一眼,发现他似乎很开心。

朱仲林微笑着轻轻点头

“皇叔之言有理,太子之言也甚合朕意。

“拟旨,皇十六子简烜封吴王,于杭州顶额组建亲王三护卫。

“以浙江布政使司为藩国,待皇子弱冠后就藩。”

现场所有人本来就侧耳倾听,皇帝这些话说出来之后,很多人呼吸都要忘了。

朱仲林这短短几句话的安排可以说是离谱到家了。

皇帝怎么把吴王拿出来了?

大明总共有过三个吴王。

第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自己,在登基成为皇帝之前自封过吴王。

第二个是朱橚,是朱元璋的嫡幼子,马皇后最小的儿子,朱标和朱棣的同母幼弟。

洪武三年受封吴王,拟于杭州设护卫,洪武十一年改为周王。

洪武十四年就藩开封,以宋皇宫故地为府邸,规格为众王之首,子嗣于宗室最繁。

第三个是朱允熥,懿文太子朱标原配常氏的幼子,也是朱雄英的同母弟,常遇春的外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