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乱红楼 第4章 > 红楼后四十回剧情推测(第3页)

红楼后四十回剧情推测(第3页)

她的存在也是特殊的。

红楼之中,诗词的意味总是深长。宝琴的诗才不如宝黛,却让她一人做咏古诗十首。没有什么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的句子,但也正因为如此,更让人注意到,这十首诗,多半分别应对着“人”。

这应对的人,不是十二正钗。

不是因为诗的数量不对,而是没必要这么重复。第五回的提纲挈领已经足够,这十首咏古诗不管是用词遣句还是寓意,都差得甚远。

要个人来说,这十首诗的应对不是正钗不是副钗也不是又副,而是“宝琴见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最后一首“梅花砚怀古”,几乎摆明了写的是宝琴自己。那么,她自己是什么结局呢?梅姓的未婚夫退婚是很明显的。

而那个“柳边”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是指柳湘莲。但从“见证诸钗”的角度来看,个人的倾向是,坠入青楼。

在古时,柳枝随风飘荡,故此引申的寓意往往和青楼女子有关。柳巷、柳户等,不用再多。是以,个人的看法是,宝琴坠入青楼,后来有可能被商户看中(先看到了她的画像一类),为她赎身。此后宝琴作为妾室或者侧室,留在京城。而被赎身,很可能在巧姐都离开青楼之后。

这样一来,宝琴就符合了她的“判词”,也有了见证剩下的贾家诸钗的基础。

如“淮阴怀古”,应该就是指巧姐。

&

在宝琴和贾雨村的见证段落,回数可能不多,但事情却不见得少,时间也不见得短。

如贾家败时,“钟鸣栊翠寺,鸡鸣稻香村”,妙玉是出家人,不受牵连,而李纨和贾兰孤儿寡母,多半也被特赦。

但是,失去了贾家的庇护,妙玉终究要“终陷淖泥中”,多半是要落入权贵之手。

而李纨和贾兰母子,因贾家的田产等物多半抄没,依仗着李纨的积蓄过活,也要过一段苦日子。

而熙凤的女儿巧姐,因为年纪小,应该也被赦免了,却被“贪银钱忘骨肉”的亲舅舅给卖到了青楼。李纨虽然知道,却不援手。

而李纹、邢岫烟等,紫鹃、麝月等,既然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又能有什么好下场呢?

不过细节上的东西,效颦也是没有研究透的。

比较能肯定的最后的情节也就是——

巧姐在青楼长大后,得知贾兰中举得官一类的消息,向贾兰求救,但或者是贾兰自己的意思,或者是李纨的意思,贾兰没有伸出援手。

巧姐最终只得依靠刘姥姥的帮忙和自救,离开了青楼。

而在贾兰升官的时候,李纨眼看着“好日子”就要来了,也病死了(还有可能是巧姐的事情传出,名声坏了导致忧病——枉与他人做笑谈)。

而湘云在守寡之后,颠沛流离,最终可能在数十年后与“老僧”宝玉重逢。

贾雨村则在贾兰、贾菌得官前后失事,被贬官,乃至于流放,也很有可能再遇宝玉,归结红楼。

c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