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乱红楼TXT > 红楼正钗之湘云(第2页)

红楼正钗之湘云(第2页)

我想,只要是过了中二期的人,都能体会到这个道理。

湘云的叔婶也是如此,“不知娇养”,严格管教,让湘云做针线,可不会是厌恶折腾的表现。

湘云的叔婶肯为她早早定一门好亲事,只看这点,也不能说他们恶毒。更是能够判定,湘云的处境,从来都不悲惨。

否则,就算是她有心机,费尽心思讨好又有什么用?看看探春,她的势利、讨好也就是为了她的未来,可王夫人对她又如何?贾府败后远嫁,那时候的探春,其实已经早到了那时候的女孩子普遍定亲出嫁的年纪。

是以,其实只看湘云的婚姻就知道,湘云的处境和悲惨是不搭边的。至少与红楼中其他的女孩子相比是如此。

湘云的婶婶对她的教育严厉,但和现代的填鸭式应试教育差不多,可以说违背乃至于抹杀孩子的天性,却是大环境下的“正常”状态。这一点,看宝钗的“日常修养”也能明白。

只不过,宝钗是因为家族的压力而严格的自我要求,湘云却正是没有真正的压力,才能乐观的抗拒这种“他人的要求”。而这种抗拒,又何尝不是一种天真的表现呢?

湘云并没有成长在一个让她足以产生深刻心机的环境。她的婶婶对她固然严格,可到底不是亲生父母,在顾忌自己名声的情况下,也没有可能像亲父母那样严格。是以,整体来说是严格却又纵容的。加上贾母的喜欢,就给了湘云一个抗拒、逃避的可能,也给了她保持天真的可能。

&

然而,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

湘云的天真浪漫,是她的优点,却也是她的缺点。

因为天真,湘云固然在诗词上有捷才,却发不出诸如“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或者“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代表着强烈个人思想的强音。

菊花诗中,她比不上黛玉。

“看来唯有我知音”等语,缺乏前后的衬托,就和“经济仕途”之语一样,更像是鹦鹉学舌。

如“秋阴捧出何方雪”、“寒潭渡鹤影”这样出色的词句,也都是比较单纯的“绘景”。

相比之下,“相对原宜惜寸阴”、“且住、且住,莫使**别去”,这样“结句”,反而能比较明确的表达她的思想观点。

可以说,湘云也是“随波逐流”的代表性人物。

没有什么个人的坚持,也不会去与命运抗争。她乐观的活在现在,是因为她看不到没落的未来。

她的看法多半来自于他人,少有深刻的思考。

并没有经济仕途之念,却会劝宝玉经济仕途之语。相信和袭人的情谊,就连袭人的挑拨之言也毫无所觉。

有人说湘云的等级观念淡薄,可这个也是一样。这又是受到宝玉的影响。因为她并不像宝玉那样,是察觉到了某些阶级观念的不合理之处。而以她的天真,也压根儿就没意识到等级的森严。

当湘云终于在一片乐观中察觉到繁华渐落,她也只是希望“且住,莫使**别去”,而没有什么明确的举动来挽回什么。

她不像黛玉,在绝境中不惜以生命坚守自我。也不像宝钗,在逆境中也保持不变的志向。

娇憨的性格让她在醉后醉卧海棠阴,被人唤醒后,却因为环境的教育而自觉羞愧。

她被周围的人影响着,也任由他人决定自己的命运。

我想,正因为缺乏这样的坚持和抗争,湘云才会在十二钗中名列探春之后。哪怕湘云天真,看似无缺点,而探春的势利却难以掩饰。

她不如探春的地方,就是探春对自身命运的对抗,和对未来的洞察。

这样的湘云,正如她天真的性格,是需要他人的包容与照顾的。可话说回来,对湘云包容和照顾的人,又何尝不正是因为这天真的性格,得到了她们的喜欢呢?

因为喜欢,便包容了天真性格另一面的缺点。在这样的人里,尤以黛玉为最。

而湘云和黛玉的关系,也正说明了天真的另一面,那就是——无知的残忍。

&

在对湘云的评价里,有一个比较奇葩的言论是,湘云的身世比黛玉还惨三分,所以她乐观的性格了不起。

有这样言论的人,若不是脑残粉,那只能是对古代社会没什么了解。

湘云是否命运悲惨这一点,之前我已经分析过了一部分。在这里可以深入说明的是,黛玉比湘云要更惨的地方,从来都不是没父母,而是“没宗族”!

湘云的叔婶,能给她找一门好亲事。而若是湘云受了什么委屈——尤其是在出嫁后——哪怕仅仅是为了维护自己宗族的面子,她的叔婶难道不会出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