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能不能想到会有的事情 > 第二十八章 又到寒假过年时一(第2页)

第二十八章 又到寒假过年时一(第2页)

几日来,我对爸妈旁敲侧击地提到去同学家,虽没明说去谁家,但都被爸妈以各种理由坚定地驳回了。他们越是反对,越激发了我想去的心,于是我做了个骇人的决定:今天上午偷偷独自去找陶然问个明白,然后在午饭前赶回来,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这个决定骇人的地方在于我既不知道他家的具体地址,也不确定往返所需时间和路上车费要多少钱。如果中午没赶回来,在爸妈那就糊弄不过去,如果找不到路或者在外面走丢了,我会面临更大的问题。我只知道他们村的名字,但内心有一个声音不断告诉我必须去,而冥冥之中我觉得自己能赶回来。

一大早,我偷偷从多年积攒的压岁钱里抽出五十块揣进裤兜,然后跟爸妈打招呼说去吃早饭,顺便去逛逛书店。获得他们的允许后,我闲散地若无其事地出门,然后直奔汽车站。跟汽车站的工作人员打听才知道城际客车是不进村的,要坐到一个叫吴集的镇上,从某个路口走到村里去。而车也只能坐途经的过路车,既不是始发、也不是终点。这样的交通线路对于没有独自远行经历的我来说,有点难,但内心的声音在说:“还没开始,怎么就放弃了呢?去试试!”于是走到工作人员指点的坐过路车的地方,很顺利地拦下一辆途径吴集的客车。

客车上一看都是常年在外奔波的人,大多是衣服看起来不太干净、神情木然的中年人。车内过道、座椅周围放着大包小包用蛇皮袋子带的货和一些竹编、硬包装带编的篮子筐子,筐里装着菜。后面坐着几个穿蓝灰布罩衫、戴袖套、满脸皱纹的老人,估计是给人帮忙做工的。我这样干净灵醒的女学生在这群人里显得比较突兀。我故作世故地跟司机师傅打招呼:“师傅,到吴集往陶岭村的路口把我放下来,到下的地方提醒我下!”

司机师傅说:“陶岭村,我不清楚哪个路口过去比较近哦,到那附近我帮你问问。”这话回答让我内心又开始打鼓:连司机都不太清楚地方,会不会很远?中午会不会赶不回去了?!就这样去陶然家找他是不是很冒失?作为一个大姑娘,只身一人去找一个男生,村里人会不会很封建地议论什么?可已经坐在车上了,再回头也不是个事,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得找个合理的理由去找他,好吧,就说是去找他拿乐为的作文的。

内心这么盘算着,突然司机喊道:“哎,那个去陶岭的,我忘记喊你下了,走过了。你等会,我让别人带你去。”不一会,师傅停车拦下对面开过来的一辆小巴,跟那个司机说了下,然后让我上了对面的车。错过了一次路口,我警醒起来,再三跟小巴司机确认去陶岭的路口,还好那个司机对去陶岭比较熟,告诉我下车了该怎么走。

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路口,我下了车。与国道水泥路相接的是条两三米宽的土路,路旁有一排高大的杨树。顺着土路往里走,两边是各种田块,有的光秃秃的地块上起着一条一条土垄,有的是枯黄的一行一行的庄稼茬,有的田埂上立着一两株枯树枝丫或堆着几捆枯柴火,还有的盖着塑料薄膜。还好这条土路没什么岔路,沿路但凡碰到看着靠谱的村人,我都上去问下去陶岭村怎么走,不断确认自己走在对的路上。到了村里,人逐渐多起来,我向遇到的村人打听陶然家,那人愣愣地看着我,指了个方向说:“在2组。”我顺着他指的方向走了一段路,再找人打听,对方仍旧定定地看稀奇似的看着我。周围走过的听到我打听的人都异样地看着我,看得我浑身不自在。村里来了个外人,一下好多人都知道了,老远听见村里人的交谈:“人家是找陶然的!”,陶然两个字被说得很重。从他们交谈的只言片语里听到陶然昨天才回家。昨天才回?我纳闷了,放假这些天他到哪去了?

走了大约七八里路,到陶然家,门旁的篱笆上晒着被子,一个中年男子在门口晒鞋,正用木棍戳着布鞋底上粘着的土疙瘩,估计是他爹,我上前客气地说:“叔叔,找下陶然,我是他同学。”他缓慢地站起来,看了看我,转身冲屋里大喊了声:“陶然,出来!”然后就走进了后院。一楼的正厅里除了一张八仙桌和一副猛虎下山的中堂没别的东西,旁边是上二楼的楼梯,另一侧大约是间卧室。陶然从楼梯上下来,看见是我,满脸惊愕,手足无措,站在离我好几米远的地方。我轻声说:“我是来拿乐为的文章的。”他很快进屋拿出来递给我。我一时失去了再待下去的立场,但不甘心就这么回去,犹豫再三还是问道:“你那天要跟我说什么?”我指的是他失约那次,没明说,觉得他心里应该清楚。

“没……没什么。”他低着头,搓手搓脚地回答。

“那……你……,你下学期……还去学校吗?”我接着问,这时他家周围的邻居们几乎都围在院子门口往里张望,有几个指指点点地说笑着。我没得到他的回答,周围一群人就看我俩这么静静地站着。看他低着的头被我的提问压得更低了,没有要回答,也没有邀请我进屋的意思,腾地一下,我觉得脸烫得厉害,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是尴尬。我赶紧说:“你进去吧,我回去了,家里还有事。”

“你……要不坐坐吧?”他小声地客气道。

“不了。”我努力地挤出个灿烂的大笑,然后转身大步流星带小跑地走了,离开那个众人视线的焦点。

天啊!我这究竟是在干什么?整个上午,除了坐车就是走路,往返几个小时,冒着走丢的风险,走了十几里路,就是为了这短短的两三分钟,四五句话吗?他并没赶着回家,那他那天为什么不等我?这些天他干什么去了?我太傻了!不想上学可能就是他的一句玩笑话。

原路返回,边走带小跑,比去的时候快了很多。到国道的路口没有过路车,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车,为了尽快赶回去,只好沿着国道往回走,走了很久才搭上回家的车,提前下车绕道到书店回家的路上,进门前整装束发掩盖住自己又热又累的样子,正好赶上十二点到家吃午饭。完美——爸妈没发现任何异常。

-----------------------------------------------------------------------------------------------

这事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都有些疯狂。没有手机,没告诉任何人,一个女生独自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发生了任何意外,自己无法与熟人或救援机构联系求助,家人因不知道行踪也无法施救,只能期待在事发地遇到好心的陌生人。

随着科技进步、通讯发达,随身携带手机可及时向外呼救,这是在遇到意外时开启的第一道“生门”。与家人顺畅地沟通,与最亲的人真正心贴近,而不是事事设“禁止令”,各种“不允许”,则会在意外时留下第二道“生门”。这两条是通过自己和家人的努力可以做到的,而好心的陌生人则要靠运气和社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所幸没发生意外。

但换个角度看,做点非常规的事倒也不是什么坏事。人对周遭环境的认知和自信建立在接触、经历和完成目标上,而不是通过某个课堂教学灌输和喊“你要自信”的口号能实现的。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和危险,应该从简单模式不断升级为困难模式,而不是直接屏蔽问题和危险。这就像打怪升级的过程,在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成为王者时再应对青铜级的问题,有成功的经验垫底、高超的技能傍身,绝对会自信满满。你不玩,就永远都是个新手。我此后的许多年里,经常独自旅行、出差,独自面对不熟悉的环境,保护自己和处理问题成了并不可怕、手到擒来的事,而经验保障了大多数时候的安全。

复杂的、危险的环境能教人分辨、感知危险,敏感地提高警惕和面对危险的胆识,学习应对措施,从而规避危险。在感知到环境复杂时,第一,不要露怯。谨言慎行,镇定自若。不要暴露过多的个人信息,更不要露出害怕胆怯的样子。你的怯懦是强化坏人选你为下手目标的强心针。第二,及时调整位置、姿势等,使自己处于相对安全的位置。第三,要透露个人信息或需要寻求帮助时,要选择稳妥、靠谱的人。

现在太多的父母,对孩子过度限制、保护,这个有点危险不让做,那个有点困难冲上去帮他解决,实际是剥夺了孩子体验和成长的机会,也剥夺了孩子感知危险的能力。导致二三十岁丢到社会上不是啥也不会就会伸手求帮助的巨婴、“公主病”,就是各种挫败易折的“玻璃心”。把一个新手直接丢到满是青铜、王者的困难模式里,让他怎么能适应、怎么会有信心不挫败?

人生是经历,不是结果。趁年轻多历练,才能快速成长、强大,即使受伤,也能更快愈合、“满血复活”。感情上的事,也一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