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追光者资料 > 第191章 医道存世录 太医院(第2页)

第191章 医道存世录 太医院(第2页)

太医院是全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机构,对各地的医疗机构进行指导和考核,制定医药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等。

每逢京城疾疫流行,太医院往往奉旨承担京城的医治和防疫任务,如施医给药、组织防疫等。

清朝宫廷太医院的着名医馆有久真堂,乾隆十三年,命太医院广征川陕、湖广郎中,建立久真堂随军。在大小金川之战中,久真堂为清军提供了医疗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走向民间,成为四川地区家喻户晓的国药房。

徐春甫曾任职太医院,历时数十年,对前人医着进行厘定、整理,编着《古今医统》一百卷,为中国医学文献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还发起创立了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的民间医学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

黄元御是乾隆时期的御医,在大小金川之战中,他为久真堂提供了解决将士水土不服之症的方略。其着作《长沙药解》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补益,被尊奉为久真堂的创始祖师爷。

袁鹤侪是晚清太医院慈禧随侍御医,解放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协和医院、北京医院顾问。

贵胄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御医们,作为守护贵人健康的关键人物,一旦成为御医,便要随时准备为皇上、皇后、太后以及各位贵人看病。

在清朝,宫廷之中贵胄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御医们作为守护贵人健康的关键人物,责任重大。

以慈禧太后为例,有一回她身体不适,脸色不佳,精神萎靡。消息传出,太医院立刻紧张起来,迅速召集薛福辰、李德立等几位御医商讨。他们先询问太后身边的宫女太监,了解太后近期饮食、睡眠、情绪等情况。接着,在宫女引领下,御医们恭恭敬敬来到太后寝宫。进寝宫前,严格遵守礼仪,整理衣冠,跪地请安。

面对太后,因男女授受不亲,宫女用丝绸覆盖太后手腕,御医们开始把脉。他们全神贯注感受脉搏跳动,结合观察太后面色、舌苔,询问身体症状。经综合分析,认为太后可能是肝火旺盛加上劳心过度所致。

开药方却让御医们犯难。他们深知太后对药物味道和效果很挑剔。反复斟酌后,选取菊花、枸杞、麦冬等味道清淡且功效显着的药物精心搭配,还加入蜂蜜和红枣改善口感。

治疗过程中,御医们不敢懈怠,时刻关注太后病情变化,每天向太后禀报进展并及时调整方案。病情好转会获赏赐表彰,恶化则面临严厉惩罚。

历史上宫廷医事纠纷不少,“太医断病失当,龙颜大怒”的故事。曾有一位御医在为皇帝诊治时,仅仅根据皇帝的一些表面症状就匆忙下了诊断,结果用药后皇帝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皇帝龙颜大怒,斥责御医医术不精,差点将其治罪。

还有“民间神医入宫廷”的典故,御医们治疗多日效果不佳,宫廷就会在民间寻找名医。经过严格筛选审查,民间医生就会被请进皇宫给皇宫贵胄治病。

在清朝宫廷,为贵人看病充满挑战和风险。御医和民间医生都要有精湛医术,还要在复杂宫廷环境中周旋,保护自己同时为贵人提供最好医疗服务。

在清朝,太医院为皇子、皇孙及后宫妃嫔等宫廷人员提供医疗服务,其财政支出庞大且影响深远。

一方面,药品费用高昂。人参等名贵补药被大量使用,每年在这方面的支出可能达数万两白银。为确保用药安全,太医们要亲自试药,稍有不慎便可能掉脑袋,这使得太医们在用药选择上极为谨慎,往往倾向于选择昂贵的药材,进一步推高于药品费用。

医官的俸禄及培训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太医院需维持一支专业的医疗队伍,为宫廷人员服务。医官们不仅要具备精湛的医术,还要熟悉宫廷礼仪,这使得他们的培养成本较高。每年在医官俸禄和培训方面的支出约数千两白银。

医疗器具的更新和维护也需要资金投入。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太医院需要配备先进的医疗器具,这些器具的制作和采购费用不菲。

太医院的庞大支出加重了财政负担。大量的资金用于宫廷医疗,使得国家在其他方面的投入受到限制,影响了基础设施建设、军事防御等重要领域的发展。

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太医院的高要求也可能刺激了医药行业的发展。为了满足宫廷的需求,各地药商纷纷提供优质药材,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药材价格上涨,影响普通民众的用药需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