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有一根桅杆,大部分时间,篷帆是收拢挂着的,象卷起来的地毯。起风的时候,把这卷地毯升到桅杆顶端,然后松开绑绳,哗啦一下,篷帆从天而降,在风婆婆的劲吹下鼓起来,能把航速提高好几节。在机械发达的今天,那些造价几百万的私人游艇上也大都有帆。
这一天晴空万里,阳光普照,江面上波光粼粼。天气虽好,运气并不好,连撒了七八次网,捕获的鱼零零星星,大都是杂鱼。老二有点泄气,一屁股坐在甲板上喘息着说,&ldo;还是返航吧,明天再出来。&rdo;
老三安慰他说:&ldo;二哥你别急,我上去看看。&rdo;
说完,老三象只猴子噌噌噌就爬到桅杆上去了,他经常登高瞭望,可以用肉眼发现经过的鱼群,甚至可以分辨出鱼的种类。只要老三登高一望,振臂一呼,大家就知道有戏了。
今天不知道是怎么了,老三爬上去观了半天,一言不发。
&ldo;喂!&rdo;老二在下面仰头喊,&ldo;看到什么了?&rdo;
老三指着左前方,犹犹豫豫地说:&ldo;那边……有个东西……&rdo;
&ldo;是鱼群?&rdo;老二问。
&ldo;不是……&rdo;老三迟疑地说,&ldo;有东西浮着,很大……&rdo;
&ldo;多大?&rdo;老二的脖子都抬酸了,气恼地嚷道,&ldo;老三你今天是怎么了!说话大喘气,拜托你一口气说完好不好!&rdo;
老三目测了一下说:&ldo;跟咱们的船差不多大,好象是条鲸鱼……&rdo;
渔船作业区域在横沙岛至崇明岛之间,这里江面宽阔,往东就是长江口,出了长江口就是茫茫的大海,每年迁徙的鲸群经过时,总有一二条迷途的误闯入长江口。
&ldo;鲸鱼!&rdo;老二倒吸一口冷气,跑进驾驶舱跟老大简短商量了一下。捕鲸要有专门的捕鲸炮,还要巨大的拖网,仅凭两张小号的鱼网就要拖走一条几十吨重的鲸鱼,实在是天方夜谭。弄不好鲸鱼发起脾气来,反把这条木船拖到海上去就糟糕了,所以商量的结果是放弃。
没等老二跑出驾驶舱,桅杆上的老三就惊呼起来,&ldo;不好了,它朝咱们这边过来了!&rdo;
鲸性情温顺,袭击人船的例子几乎没有,但要是不慎和它相撞,这条木质的机帆船恐怕只有沉没的命运了。
&ldo;往右,右满舵!&rdo;在老三的指挥下,老大往右转舵盘,打开避开,可说来也怪,那条鲸似乎是瞄准了这边,直扑过来。
转舵后,由于逆风,鼓起的蓬帆把船往相反的方向吹去,抵消了马达的作用,鲸离船更近了。
&ldo;把帆收起来,现在是东南风!&rdo;老二朝桅杆上的老三高叫。
浮在水面上鲸的脊背,通常是黑色或深褐色,但这条鲸很奇怪,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反射,金光灿灿。
莫非是一条巨大的金枪鱼?
老三不由眯缝起眼睛,手搭凉棚把目光聚射过去,全然不顾在下面手忙脚乱的两个哥哥。
终于,他看清楚了,嘴巴越张越大,足能塞进一只馒头。
根本不是什么鲸,而是一块巨大的浮冰!
在五月份的季节,长江口居然出现一块巨大的浮冰,倒是一件蛮稀奇的事。
尽管不是鲸,机帆船还是要避开它,免得发生泰坦尼克号的悲剧,坚硬的冰能刺破钢铁巨轮,这种木头船对它来说简直象块豆腐,不堪一击。
但他们很快发现,这块浮冰不是随波逐流,而象船一样有方向、有速度,对着三兄弟的船不紧不慢地靠上来,直到发出轻轻的磕碰声才停下来。现在机帆船和冰连在一起了,船要返航,就得把这块巨大的浮冰拖回去,到时候一定会在村里引起轰动,万家三兄弟出江捕鱼,带回来一块比船还要大的冰。
老三身手敏捷地从桅杆上爬下来,翻过船舷,没等两个哥哥制止就跳了出去,通的一声,稳稳地站在冰面上了。
机帆船有二十五米长,这块浮冰显然比船更长、更宽,足有几十吨重,散发着一股迫人的寒气,站在上面的老三不禁打了个哆嗦。
&ldo;老三你快上来,当心冰面裂开,人掉下去!&rdo;老二不放心,扒着船舷喊。
&ldo;没事的!&rdo;老三应道,&ldo;这冰又厚又硬,才不会裂开呢。&rdo;
他使劲在冰面上蹦了两下,以示证明,然后倒背着手,在冰面上踱起步来,嘴里还背起毛主席诗词来:
&ldo;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rdo;
望着孩童般的老三,老大和老二发出一阵苦笑,议论起来。
&ldo;大哥,你说这样的季节,哪儿来这么大的冰呢?&rdo;
老大指着长江口说:&ldo;听说海那边有一块很大的陆地叫南极,比咱们中国还要大,一年四季都是冰天雪地,没准是从那边漂过来的吧!&rdo;
&ldo;乖乖,那要漂流上万海里,还不得融化?&rdo;
&ldo;也许它以前更大,是一座冰山,现在就剩这么点了……&rdo;
话音刚落,冰面上的老三发出声嘶力竭的惊叫:&ldo;大哥二哥!你们快来看哪!冰……冰下面有个小孩!&rdo;第七章破冰(7)
短暂的惊愕过后,老大和老二带了工具爬到冰面上,费了半天劲凿开冰面,把一个冻僵的婴儿救了出来,如同把一个人从坟墓里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