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士卒们每人每天只吃一升粮食,那一日也要消耗一万石。
这还不包括数万头马匹的粮草,以及武器战甲等辎重,而朝廷要将这么多的物资送过去,征调动员的人力必然不低于百万。
这过程中还有运输部队的吃喝消耗。
如此大一笔数目。
若不是有江南的钱粮支持,老皇帝就只能加重赋税,苦一苦底下的百姓。
可现在,有了仙门修士相助。
不仅在运送补给的速度上快了很多,还可以节省更多的钱粮供给前线。
并且,大晋后勤压力减轻,也就不用从民间征召那么多民夫走卒,更不用加重税赋,如此一来百姓们依旧能安居乐业。
老皇帝如此想着。
承天殿内。
百官们也是满脸喜意。
尤其是户部、兵部和工部的尚书,更是减轻了诸多工作压力。
“此战若胜,楚国公之功当居前三!”
“楚国公真乃我大晋福星!”
“苏圣年纪虽轻,但所行之事桩桩件件皆立于江山,乃不世之奇才!”
“今日早朝楚国公怎么没来?本官还想当面感激他,化修士为朝廷助力,为天下百姓减轻负担,有大仁大功于江山社稷。”
户部的沈尚书开口。
虽说苏长歌没有上早朝的习惯,但如此大的功绩也不上朝吹哔。
这也太低调了吧。
而就在他说完,太子便站了出来。
“父皇,楚国公此举有大功于社稷,而且儿臣听闻,他是以自身气运作为代价,才换来仙门各派修士的鼎力相助。”
“此等大仁大义,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为公、为天下百姓谋福祉之人。”
“儿臣以为,朝廷当予以封赏!”
太子开口为苏长歌邀功。
并非是故意示好。
他跟苏长歌之间早就是同盟,没必要用这种手段去拉进两人关系。
之所以如此做,是太子真被苏长歌无私之举给震惊到,那可是整个的道门半数气运,对于个人而言堪称是海量无穷。
然而,为天下百姓和江山社稷,苏长歌说拿出来就拿出来。
这是何等的品行?
反正太子看在眼里是自愧不如。
而此刻。
随着太子的声音响起。
文武百官中除了丞相秦辅那派,几乎都站出来为苏长歌说话。
“陛下,臣以为太子所言极是,楚国公此番拉拢仙门修士,使其为朝廷效力,有大功于社稷,当予以封赏,以示嘉奖。”
“臣以为滕尚书所言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