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如说是骑虎难下。
想要做诤臣,就必须装出一副生死置之度外,视死如归的模样。
如今已经到了这份上,只要不死,他的收益可谓巨大,那些清流、读书人都会将他视为标杆,就如当初的苏长歌一样。
同时,因为反苏的关系。
那些士绅豪强,还有各地的世家读书人,也都会捧他起来,抗衡苏长歌。
一瞬间。
他将扬名整个天下!
但就在这时,老皇帝的声音响起。
“尔等莫要再议!”
“朕心意已定,将逆犯拖下去处死。”
老皇帝开口。
俯瞰这帮求情的群臣,目光扫视到太子时,露出几分失望之色。
自己这儿子,手腕、城府都不差。
唯独就是不够狠辣。
自己执意要杀王博闻,夷灭其三族,自然有自己的考量。
为帝者,霸王道杂之。
若皇帝一味施恩,则臣子得寸进尺,若一味施威,则会招致臣下不满。
但恩威并施也讲究个度,不痛不痒的敲打,时间久了也会让臣子得寸进尺,因此唯有施以极刑,方才能震慑文武百官。
让他们知道。
雷霆雨露皆由天定,而皇帝,就是他们头顶的青天。
同时,大晋学宫只是个开始。
若现在不严加惩治。
等到将来推行摊丁入亩之时,就会有更多的人跳出来反对。
可要是有夷灭三族的震慑在。
这群人就会心存顾忌,谁都不敢当这个出头鸟。
毕竟摊丁入亩虽然损害到他们利益,但顾及自己和三族亲人的性命,敢跳出来的终究是少数,大部分人都会去当墙头草。
至于伙同起来揭竿而起。
他们凭什么?
既没有民心支持,又没有掌控军队,只要敢造反,那就是死路一条。
而此时,伴随老皇帝声音落下。
还有大臣想求情。
“陛下,不可啊!此举。。。”
但却直接老皇帝给出声打断。
“若再有为王博闻求情者,视为朋党,与其连坐并处。”
刹那间。
大殿陷入空前的死寂。
百官们抬头看向高居于上的陛下,一时竟觉得陌生敬畏起来。
这位登基四十年,十几年没动过屠刀的老皇帝,现在仅仅因为一言,就下旨夷灭三族,手段狠辣,与之前判若两人。
就连太子也觉得父皇极为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