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是太学院出身,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他们必须站出来。
看到这一幕,太子面色微沉。
他虽然知道这项提议懂了文官的蛋糕,但却没想到他们会如此不给面子。
自己好歹是社稷储君,这才刚提出来要改太学院,这群人就迫不及待的跳出来阻止,而且反驳的理由太过荒唐。
抛开大晋学宫的好坏不谈。
一开口就扣上祖宗之法、对圣人不敬两顶大帽子,根本不留半点余地。
也就在这时。
苏子由从百官中站了出来。
“陛下。”
“臣以为太子之策可行。”
“儒道乃我大晋江山的支柱之一,如今儒意更正,乃千古未有之变局。”
“常言道,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情况变了,举措就要跟着一起变,大晋学宫不拘一格,礼贤下士,荟聚天下英才。”
“上顺应天命,下昭示圣德,可彰陛下求贤若渴之心。”
苏子由振振有词的喊道。
声音响起。
刑部尚书滕元发,还有一众苏派的官员都站出来应和。
“臣以为,苏尚书言之有理。”
“只是改太学院为大晋学宫,又不是废除太学院,谈何违背祖宗之法?”
“昔日朱圣立太学院,乃是为了教化世间万民,如今改为大晋学宫,同样广施教化之道,且允许读书人相互探讨切磋。”
“即便朱圣知道,亦会顺应天命行事,而不是在这强词夺理。”
一道道声音响起。
苏派的官员都是从童生、秀才一步步考上来,太学院改大晋学宫对他们无半点影响,还能打击秦相,何乐而不为。
而此时。
秦相等人的面色难看至极。
刚想开口回怼过去。
老皇帝的声音便传入他们耳中。
“朕以为,苏尚书言之有理,如今乃千古未有之大变局。”
“太子之策不仅顺应天命,延续圣人之意,广施教化之道,又能荟聚天下才俊为朝廷所用,大晋学宫于国有利。”
老皇帝的话还没说完。
朝堂上便有一名御史高声喊道。
“陛下!不可啊!”
“擅改祖宗之法,不敬圣人之制,乃是取乱之道,吾大晋危矣!”
声音悲愤无比。
听起来就像是只要一动太学院,整个大晋江山便会在瞬间崩塌。
而随着声音在殿内响起。
刹那间,又有数名御史站了出来。
他们的意思无非就一个,太学院不能改,否则大晋江山动辄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