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土夫子的故事 > 第45章 青铜胎动(第1页)

第45章 青铜胎动(第1页)

第一节地宫哭声

1987年9月,四川广汉三星堆。

清晨的雾气还没散尽,陆文渊已经蹲在二号祭祀坑的探方里快两个小时了。他手里的竹签小心翼翼地拨开一层青膏泥,露出下面泛着金属光泽的黑色陶片。

"老陆!过来听!这底下有动静!"

王援朝的声音从三米外的坑道传来,带着明显的颤音。这个退伍军人出身的考古队员向来胆大,此刻却趴在泥地上,耳朵紧贴着一处凹陷的土壁,军绿色挎包滑落到肘弯都没察觉。

陆文渊皱了皱眉,把竹签插进土里做标记。他起身时胶靴陷在湿泥里,发出"咕叽"的声响。腰间的洛阳铲随着步伐晃动,铲头沾着的泥点甩在褪色的工装裤上。

"什么情况?"陆文渊蹲下身,顺手扶正了快要滑落的眼镜。

王援朝没说话,只是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他粗糙的手指在泥地上划了道线,示意陆文渊把耳朵贴上去。

地底传来微弱的声响。

起初像是风吹过金属管的嗡鸣,接着变成了断续的抽泣——那分明是个婴儿的哭声,却夹杂着青铜器摩擦特有的"咯吱"声。更诡异的是,每隔十几秒就有规律的"咚咚"声,像是有人在轻轻叩击某种空心的金属容器。

"见鬼了。。。"王援朝压低声音,喉结上下滚动,"这都挖到地下五米了,哪来的娃娃哭?"

陆文渊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摸出随身携带的钢笔,这是去年在上海参加考古工作会议时发的纪念品,笔帽上刻着"1986年全国考古工作座谈会"的字样。他用笔尾轻轻敲击土壁,声音闷闷的,说明后面是实心的土层。

"可能是地下水流经。。。"

话没说完,王援朝突然拽住他的胳膊:"看那儿!"

手电筒的光柱下,潮湿的土壁正在渗出淡青色的液体。那液体粘稠得像机油,在坑底积成个巴掌大的小水洼。水面反常地平静如镜,映出的却不是他们两人的倒影——

一个穿白大褂的女人背影正在水面上晃动。她站在某个实验室里,手里拿着保温瓶往保温箱倾倒某种发光的粉末。粉末落在箱底时,发出"沙沙"的声响,和地底传来的哭声节奏完全一致。

"这。。。这他娘的是。。。"王援朝的声音卡在喉咙里。

陆文渊的钢笔"啪嗒"掉在泥地上。他认出来了,水面上那个背影虽然模糊,但那个微微低头时后颈露出的胎记——那是他妻子林悦的标志。可林悦明明是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研究员,怎么会出现在三星堆的地下?

水洼突然泛起涟漪。

淡青色液体开始沸腾,冒出带着金属味的气泡。坑底的土层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黑,像是被某种酸性物质腐蚀。陆文渊的机械义肢突然发出"咔咔"的异响——这是三年前在殷墟发掘时受伤后装配的国产假肢,此刻液压管不受控制地伸缩,关节处的螺丝迸出细小的火花。

"退后!"

王援朝拽着陆文渊的衣领往后拖。就在他们离开原地的下一秒,那块渗水的土壁"轰"地塌陷出个脸盆大的洞。腐臭的空气从洞里涌出,混着某种古怪的奶腥味。

手电光柱照进黑洞的刹那,两人同时僵住了——

五米深的地下,静静躺着一个锈迹斑斑的保温箱。箱体上的红漆已经剥落大半,但还能辨认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和"1985。7"的字样。最诡异的是,箱体周围散落着七八个青铜人头像,每个都只有拳头大小,面容却是婴儿的模样。

那些青铜婴儿的头像,正在流泪。

淡青色的液体从它们空洞的眼窝里渗出,顺着泥土的纹路汇向中央的保温箱。箱体表面的锈迹在液体冲刷下逐渐脱落,露出底下精密的电子锁——那分明是八十年代最先进的军工产品,密码盘却做成了良渚玉琮的形状。

"我下去看看。"陆文渊解开腰间的绳索。

"你疯了?"王援朝死死拽住他,"这地方邪性得很!上周三队挖出的那个青铜面具,老李刚摸了下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