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驿馆内,雕梁画栋间弥漫着中原特有的古朴气息,项羽与西域商队众人围坐一堂。西域人随性地散坐,有的甚至斜靠着,与项羽等人正襟危坐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项羽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众人,心中惦记着系统所提及的种子,犹豫片刻后,他以中原人含蓄委婉的方式,试探着向领头人问道:“贵方带来的货物确实令人眼前一亮。只是我听闻西域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多样,不知除了这些,可有别样稀罕物件?比如粮食种子之类的?”说罢,他目光紧紧盯着领头人,眼中满是期待。项羽心中暗自思忖,系统明确表示安排西域人带来高产小麦、高产水稻、玉米、土豆、地瓜以及苜蓿的种子,可到现在西域人都未主动提及,系统总不会诓骗自己吧?
领头人听完项羽的问话,先是微微一怔,随即仰头哈哈大笑起来,笑声爽朗,毫无顾忌地回荡在驿馆之中,这奔放的笑法与中原人内敛的表达方式截然不同。笑罢,他用西域人习惯的大幅度挥手动作,吩咐身旁的族人:“去,把那几个袋子拿来。”不多时,几个族人搬来几个沉甸甸的袋子,放置在众人面前。
领头人走上前,轻轻打开其中一个袋子,从里面捧出一把色泽饱满、颗粒圆润的种子,操着带着浓重西域口音的汉语,向项羽展示道:“将军,这是我们西域特有的小麦种子。此麦种耐旱性强,即便在水源稀缺之地,也能顽强生长。而且,其生长周期短,成熟后麦粒饱满,磨出的面粉不仅口感极佳,营养也十分丰富。”项羽身边的萧何听着这番介绍,微微皱眉,在中原,描述农作物多是引经据典,这般直白的表述显得有些新奇。
接着,领头人拿起一个稍小的袋子,从中倒出一些金黄的玉米粒,说道:“这叫玉米,植株高大,结出的果实挂于枝干之上,颗粒饱满。玉米用途广泛,既可蒸煮食用,也可磨成粉制作各种面食,而且极易储存,存放数年都不会变质。”项羽不禁问道:“这玉米在西域是如何种植的?与我中原耕种之法可有不同?”领头人挠挠头,说道:“在西域,我们多是在沙土地里,趁着春雨播下种子,靠天吃饭,不像中原这般精耕细作。”这耕种理念的差异,让项羽身旁的范增面露惊讶之色。
随后,领头人打开一个袋子,拿出几个形状各异的土豆,解释道:“此乃土豆,别看它模样奇特,生长在地下,但其产量极高,对土壤要求不高,随便一块土地,只要稍加打理,便能收获满满。土豆烹饪方式多样,煮、炒、烤皆可,味道都十分鲜美。”龙且忍不住质疑:“这地下之物,能做出什么美味?”领头人一听,笑着比划:“在西域,我们将土豆切成条,放入滚烫的油中炸至金黄,那滋味,外酥里嫩,香得很!”这独特的烹饪方式,让中原人满脸疑惑,却又充满好奇。
领头人又指向一个装满地瓜的袋子,说道:“这是地瓜,藤蔓植物,根茎深埋地下。地瓜甘甜可口,生食熟食皆可,且饱腹感强,是极好的充饥食物。它的产量更是惊人,种植起来也极为方便。”项羽思索着说:“在中原,我们对农作物的种植时节极为讲究,这地瓜何时播种为宜?”领头人回答:“在西域,只要气温合适,四季皆可尝试种下。”这与中原严格遵循节气的种植习惯大相径庭。
最后,他拿起装有苜蓿种子的袋子,说道:“这苜蓿虽不能直接食用,却是喂养牲畜的绝佳草料。其生长迅速,再生能力强,种上一片,可供牲畜长期食用,能让牲畜膘肥体壮。”韩信问道:“这苜蓿与我们平日喂马的草料相比,有何特别?”领头人兴奋地说:“西域的马匹吃了苜蓿,耐力大增,能日行数百里。”
介绍完各类种子,领头人清了清嗓子,说道:“此次带来的种子数量,小麦种子有8000石,水稻种子8000石,玉米种子500石,土豆种薯500石,地瓜种苗500株,苜蓿种子500石。这些种子,皆是我们精心挑选,定能在中原大地生根发芽,为将军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项羽听着领头人的介绍,看着眼前这些承载着希望的种子,心中满是欢喜。他深知,这些种子若能妥善种植,必将为楚国的农业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场跨越文化差异的交流,也为双方开启了新的合作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