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或许,重耳就是我在等待的朋友,或者敌人。&rdo;成王想,正因为如此,他决定给重耳一个朋友的礼遇。
‐‐朋友聚会
郢,楚国首都。
楚国举行建国以来最隆重的国宴,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国宴按照周礼举行。对于南蛮楚国来说,这等于是纡尊降贵。即便是前段时间郑文公前来,也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待遇。那么,这次是谁来?谁有这么大的面子?齐孝公?还是鲁僖公?
当人们知道这个场面是为晋国的落魄公子重耳准备的时候,人们感到惊讶和不理解。
好在,楚成王不用去管别人理不理解。
问题是,重耳感到有些恐惧。
&ldo;怎么办?太隆重了,我不敢去啊。&rdo;重耳真是有些害怕,他怕自己举止不当,反而招致祸患。
&ldo;公子,想想看,我们流亡这么长时间,小国都不鸟我们,何况大国?如今楚王这样看得起,那没有别的解释,一定是天意了。所以,别怕,不要辞让。&rdo;老师赵衰给重耳壮胆,赵衰通常很少发表意见,看重耳怕得太厉害,忍不住安慰。
&ldo;可是,可是,我,我,我怕我不知道怎么说话啊。&rdo;重耳还是怕,大道理好说,具体技术可就不好掌握了。
&ldo;公子,我不是说过了嘛,楚王缺朋友,还缺敌人,你呢,放开点,就把楚王当兄弟就行。哎,对了,想什么就说什么,就跟平时跟兄弟们在一起一样。简单说吧,就是做回你自己。&rdo;狐偃老到,到现在,他知道自己当初的分析都是正确的。
&ldo;好,做回我自己。&rdo;重耳咬牙,赶鸭子上架也要上了。
需要注明的是,以此次国宴为标志,楚国等于宣布自己的文化重新归属于华夏文化。
&ldo;我们不再是南蛮。&rdo;楚成王以实际行动宣布楚国强势进入国际主流社会,从此以后,南蛮不再指楚国,而是指楚国以南。
楚成王国宴宴请公子重耳一行,楚国自令尹子文以下,基本上政治局委员一级的全数参加。重耳这边,除了跟班的小吏之外,十几个心腹兄弟也都参加。
按着周礼该怎样宴请客人呢?史书没有记载。那么,重耳享受的是什么规格的待遇呢?《史记》的说法是&ldo;适诸侯礼待之&rdo;,《国语》则是&ldo;九献,庭实旅百&rdo;。
有人要问,怎么楚国会玩周礼呢?就像土包子突然搞了一顿法国大餐,可能吗?
原来,讨伐宋国之后,楚王率领楚军经过郑国回国,郑文公就给搞了个&ldo;九献,庭实旅百&rdo;。楚庄王觉得挺好,就让人学回来了,现在是现学现用,热炒热卖。
&ldo;九献&rdo;是什么意思?有史以来,关于&ldo;九献&rdo;的解释众多,众说不一,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最高礼遇,因为按照《周礼》,九就是最大的数字。
所以,重耳受到的是诸侯的待遇,甚至可能比诸侯的待遇还要高,是王的待遇,与楚成王平起平坐。回想一下,按着《周礼》,王为九,诸侯为七,公子及卿大夫为五。也就是说,重耳的级别,原本应当是五献。另一个佐证是,郑文公当初以&ldo;九献&rdo;招待楚成王,那肯定是王的规格了。
受宠若惊,对于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来说,只能用受宠若惊来形容了,如果这个时候感激涕零,表达忠心,那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是,重耳没有。他始终记得狐偃的那句话:做回你自己。
重耳坦然自若,举止得当,言辞之间既表示感谢和敬重,又不卑躬屈膝。
晋国人看得发呆,他们没有想到重耳发挥得这么出色。狐偃暗暗在笑,心说小兔崽子还真沉得住气。
楚国人也看得发呆,想不到这个晋国公子如此沉稳大气,面对楚王应对裕如,不卑不亢。子文暗暗赞叹,心说没见过这样的人,太牛了。成得臣一脸阴沉,他知道,对面的这帮晋国人才是楚国真正的对手。
酒酣饭饱,大家都放开了腮帮子,喝得高兴,聊得也高兴。楚成王的心情只能用无限好来形容,他太喜欢重耳了,太喜欢对面这帮晋国人了。多少年了,也没有过这种朋友在一起放开了聊天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