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十二年(前639年)春天,宋国鹿上(今山东省曹县东北部),宋襄公邀请了楚成王和齐孝公参加天下领导人峰会。
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春风拂煦,春情萌动。总之,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
宋襄公很得意,能够同时请动楚国和齐国君主,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齐孝公为什么肯来?因为他欠了宋襄公的大人情,不好意思不来。
楚成王为什么来?也是因为欠了人情?当然不是。他只是想来看看,看看中原大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在座次安排上,宋襄公耍了个小心眼。那时候还没有&ldo;排名不分先后&rdo;的说法,也没有圆桌给大家开圆桌会议,更没有按字母或者按笔画排名的说法。从齐桓公那时候开始,除了齐老大之外,其余的国家还是按照爵位排名的。
所以,作为东道主,宋襄公决定按爵位排名。
宋国,公爵;齐国,侯爵;楚国,子爵。
现在的排序是:宋老大,齐老二,楚老三。
宋襄公厚着个脸皮坐上了第一把交椅,齐孝公坐第二把交椅倒也无所谓,反正自己也没心情争什么盟主。楚成王坐在了第三把交椅上,心情可想而知。
&ldo;让老子当小三?&rdo;楚成王一股无名之火压在心头,没办法,就算楚国强大,可是如今在人家的地盘上,吃苍蝇也只能咽下去了。
宋襄公看齐孝公没意见,楚成王似乎也无所谓,心中暗暗高兴。
三国君主互致问候以后,就当前国际国内焦点话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一致认为,三方应该发挥各自的影响力,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第二天,按照惯例,三国领导人要登坛歃血为盟。
顺便,在这里介绍歃血为盟。
据《左传》记载,当时各国诸侯订立盟约,必须举行&ldo;歃血为盟&rdo;的仪式。其过程就是先将祭祀过天地神灵的牛的耳朵割下取血,并将牛耳放在珠盘上,由主盟者执盘,当时便称主盟者为&ldo;执牛耳&rdo;。这就是后来常用&ldo;执牛耳&rdo;比喻第一名的来由。
主盟者率先将牛血涂在口上,这叫歃血。与盟者接着相继歃血,表示彼此之间有天地神灵为鉴,要坚守盟约,要言而有信。倘若有违约者,必将造受神灵的惩罚,最终将像牛一样被杀死。
歃血为盟,宋襄公又抢了个头名。不仅执了牛耳,而且第一个歃血。那感觉,跟拿了奥运冠军没什么区别。
这一次,宋襄公给了楚成王一个面子,给他排在了第二位,齐孝公第三位。
歃血为盟之后,宋襄公的信心更足了。于是,正事提上了桌面。
&ldo;楚王、齐侯,如今我们三强结盟,可以说是天下诸侯的福音。现在呢,我想继承齐桓公的遗志,把天下诸侯团结在一起。你们看,秋季的时候咱们召集天下诸侯在盂(今河南省睢县)召开联合国大会怎么样?&rdo;宋襄公提议,那两位一听,知道老宋想当盟主了。
&ldo;好啊,我支持。&rdo;楚成王第一个支持,态度之积极出人意料。
&ldo;齐老弟,你怎么看?&rdo;宋襄公问齐孝公。
齐孝公是个聪明人,他看出来宋襄公想当盟主了,他也知道楚成王这些天很不高兴。那么,为什么楚成王现在这么积极?这里有鬼。
&ldo;我没问题,宋哥怎么说,我就怎么做。&rdo;齐孝公满口答应,答应了再说。
基本上,现在楚成王和齐孝公都准备看热闹,看看宋襄公怎么整这个盟会。
&ldo;不过,这么大的事情,老哥我一个人弄不了,要麻烦两位,通知各自麾下的诸侯参加。&rdo;到了这个时候,宋襄公提出这个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