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年代管仲就懂得了这些,不可思议,因为直到今天,真正懂得这些道理的人都很少。
‐‐第十三,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
别以为只有社会主义有福利制度,也别以为只有资本主义有福利制度。
两千多年前,齐国的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相当健全。
管仲的福利制度共分为九种,第一叫做老老,第二叫做慈幼,第三叫做恤孤,第四叫做养疾,第五叫做合独,第六叫做问病,第七叫做通穷,第八叫做振困,第九叫做接绝。
每个城市都设有&ldo;掌老&rdo;官,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一个儿子免除兵役,官府三个月送一次肉;八十岁以上,两个儿子免兵役,每月有肉送;九十岁以上,天天有酒肉送。所有老人去世,国家负责丧葬费用。这叫老老,用句时髦的话‐‐晕,我们现在七十岁以上也就享受坐公共汽车不买票而已。
每个城市都设有&ldo;掌幼&rdo;官,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三个小孩的就可以免除征收的布帛,五个小孩的政府配备保姆,发给两人份额的粮食,直到孩子长大。再晕,这叫慈幼。
每个城市都设有&ldo;掌孤&rdo;官,凡是孤儿,有亲戚邻里收养的,收养几个就免几个兵役,&ldo;掌孤&rdo;官定期了解孤儿收养情况,必要时进行救助,这叫恤孤。
每个城市都设有&ldo;掌养疾&rdo;官,对于那些因为各种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住进国家设立的&ldo;疾馆&rdo;生活,由国家负责养活,直到去世。这叫养疾,就是福利院制度。
每个城市都设有&ldo;掌媒&rdo;官,负责撮合鳏夫和寡妇,给他们田宅,三年之后还为其中的男人提供公职。这叫合独,多么人性化的管理啊,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他们有这项制度吗?
所谓问病,就是凡士民有病的,由官府来加以慰问:九十岁以上的,每天一问;八十岁以上的,两天一问;七十岁以上的,三天一问;一般病人,五天一问。重病的,向上报告,国君亲自慰问。所谓通穷,就是若有贫穷夫妇没有住处的,贫穷宾客没有粮食的,其所在乡里要及时上报。所谓振困,就是凶年的时候,官府发放仓粮来救济百姓。所谓接绝,就是对烈士亲属给以抚恤。
齐国真是个福利社会啊,怪不得大家纷纷移民齐国。
‐‐第十四,监察巡视制度
什么都做了,效果怎样?这需要监察巡视。管仲规定了八观,就是从八个方面去监察巡视这个国家的情况。
巡视一个国家的田野,观察它的耕耘状况,计算它的农业生产,这个国家的饥饱状况就知道了;巡视一个国家的山林湖泽,看看它的桑麻种植,计算它的六畜,国之贫富,就能区分出来;观察一个国家的宫室、车马、衣服,奢俭之国,就能区分出来;考察灾年的饥馑情况,计算服役的人数,看看楼台亭阁的建设,计算财政开支的费用,虚实之国,就能区分出来;考察国家的风俗,了解人民怎么接受教化,治乱之国,就能区分出来;来到朝廷,观察君主的左右,了解百官的情况,看朝廷重视什么和轻视什么,国家的强弱就能区分出来;根据君主的立法出令和从政治民的情况,兴灭之国,就能区分出来;估量敌国和盟国,了解君主的想法,考察他们的农业和财力,存亡之国就能够确定。
‐‐第十五,干部选拔制度
在人才培养和干部选拔方面,管仲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监督制度;设立了&ldo;庭燎待士&rdo;,并配套以&ldo;赋禄以粟&rdo;制度,还提出了&ldo;官事无摄&rdo;的主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推行了&ldo;三选法&rdo;的官吏选任制度。
三选制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环节:一是乡选,即各乡乡长,各属大夫将本乡、本属内符合任官条件的人才选出,上报国君。二是官选,即把各乡属选出的贤才俊士分配到有关的衙门实习做事,实习期满后,由衙门长官选择其中的优秀者,并写出鉴定书上报国君。三是君选,即国君亲自选拔。
官选出来的人,有衙门长官的鉴定书,又到原籍查验了历史根基,都确信无疑了,国君便将此人召入宫中进行面试策问。一般是当场提出一些治国理政的疑难问题,让其说出解决办法,若国君满意其回答,便可任命为高一级的官吏,有的还可以做上卿的助手。这就是君选。三选制的特点是将推荐与选拔相结合,政绩与策问相结合,再经过由上而下的往复考察过程,把那些既有治国牧民理论,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文人和武士们选拔出来,任以为官,这样就使太公的尊贤尚功路线有了制度保障。
‐‐第十六,年终总结和考核制度
年终总结很重要,考核制度很重要,否则谁还干活?
每年的腊月最后五天是年终总结,齐桓公亲自临朝听政,议定罚、罪、刑、杀。
年终总结之后,就是全年考核。每年正月初开始,就是齐国的考核期。考核也是五天时间,也由齐桓公亲自进行。
年前年后这十天,是齐桓公全年最忙的时候,平时基本不用干活,因为管仲内阁把什么都搞定了。
考核的内容就不用多说了,管仲早就拟定好了。考核的对象是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考核之后,做得好的有赏,最后一名会受到批评警告。在今天,就是末位淘汰。
考核结束之后,开始法律学习班。新的法令在正月初一向百官颁布,但是在初六开始召集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进行学习,认真领会法律精神。为什么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要专门有一个学习班?因为他们还要负责把法令传达到各地。学习班结束之后,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回到各自的管辖范围,必须第一时间把新法令公布出去,然后才能回家,否则这叫做&ldo;留令&rdo;,属于死罪。
在齐国当官,不容易啊。
‐‐第十七,君主的管理
老百姓和百官都要管理,那么,国君可以胡作非为吗?管仲说:no。国君也要管理,不能想怎样就怎样。
对于君主的管理,管仲有大量论述,《管子》中的&ldo;戒&rdo;、&ldo;君臣上&rdo;、&ldo;君臣下&rdo;、&ldo;禁藏&rdo;、&ldo;明法解&rdo;都是在说国君的管理,其核心大意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要以身作则,要求臣民的,自己要先做好;第二,法令一旦颁布,就不能轻易改动;第三,赏罚都要根据法令来进行,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来进行。
除了原则上的限定之外,还有一些具体的规定。
譬如国君只能在春秋两季出游,春天出去调查农事上有什么困难,这叫做&ldo;游&rdo;,秋天出去是要考察人民生活上有什么不足,这叫做&ldo;夕&rdo;。除此之外,出去吃喝老百姓,劳民伤财的叫做&ldo;亡&rdo;,在外面游乐得不想回来的叫做&ldo;荒&rdo;,这两种严格禁止。
国君的义务是选拔贤良,知人善任,严格禁止事必躬亲,同样严格禁止干涉官员职责内的事务。
正因为管仲对齐桓公有了原则的和具体的约束,齐桓公基本上不扰民,也不干预官员的事务,真是想犯错误都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