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下都知道文姜的事迹了,其他的诸侯没有人愿意娶她,尽管她长得很美很艳,可是谁也不愿意给自己戴一顶绿帽子。而这,也就是文姜成为大龄未婚青年的其次的理由。
文姜一天天长大,可是,总是嫁不出去。
俗话说:少女怀春,少女思春。长大的文姜免不了要怀春思春,而怀春思春的少女是很可怕的,她们什么都做得出来。
而诸儿呢?他很快对宋国的老婆失去了兴趣,在他心中,文姜是海龟,别的女人都是土鳖。他很怀念文姜,但是他不敢随便去找她,他知道老爹的眼睛在盯着他。
--兄妹离别
鲁桓公难道不知道文姜的事迹吗?当然知道。那么,为什么他愿意娶文姜呢?
这要归功于公子翚的极力推荐,他从齐鲁两国的传统友谊说到鲁国文化中的助人为乐,从文姜的美丽动人说到她的雍容华贵,直到鲁桓公忍不住咽口水。
&ot;齐国那么多美女,为什么诸儿冒着乱伦的骂名也要勾搭文姜呢?你想想吧,文姜那得多勾魂?&ot;不得不承认,公子翚的分析是有说服力的。
&ot;好,助人为乐、替人解困是我们鲁国的传统。&ot;鲁桓公最终下定决心帮齐僖公把尾货扫掉。
知道自己要嫁到鲁国,文姜很高兴,终于有人要自己了,而且鲁国比郑国大,奶奶的公子忽,你牛什么?姑奶奶嫁个比你还牛的人。
可是,她又有一种失落感,从此一去,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诸儿呢?什么时候才能再听到诸儿讲的黄段子呢?
正在百感交集的时候,诸儿派人送了一束花,花里藏着诸儿写的一首诗:桃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苴。吁嗟兮复吁嗟!
歌词大意是这样的:桃花开了,很诱人啊。开的时候没有采,如今眼看着飘落为浮萍,可惜啊后悔啊。
多有才的诸儿啊。
文姜看了诗,一激动,也回了一首:桃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讵无来春?叮咛兮复叮咛!
歌词大意是这样的:桃花开了,很美丽啊。就算这次没有采,难道就再没有春天了吗?等等吧,机会会有的,不要忘记我啊。
多有才的文姜啊。
这原本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两首诗,可惜,由于作者是兄妹而成了罪证。
迎亲的过程我们还是要介绍一下,根据周礼,这里是有学问的。也就是说,我们来看看周公制定的迎亲之礼究竟是怎样的。
按着规矩,如果是世子迎亲,就应该直接到对方都城;而国君迎亲,不能出自己的国境。
所以,鲁桓公首先来到了瓘邑,这是鲁国与齐国交界的地方,他在这里准备迎亲。之后,桓公派出总理公子翚前往临淄。
由于在订婚的时候已经给了价值不菲的聘礼,娶亲的时候只需要给象征性的礼物--两双鞋子和一块琮玉。公子翚首先来见齐僖公夫人,将礼物献上,说:&ot;我奉了我们国君的指示,前来献上菲薄的礼物,迎娶夫人贤惠的女儿。&ot;夫人就说:&ot;我这女儿从小娇生惯养,不懂事,有幸能够侍奉贵国国君,怎能不深感荣幸并表达谢意呢?&ot;夫人接过了礼物,将其中一双鞋子给女儿穿上,帮女儿梳妆打扮好了,对她说:&ot;去吧,从今以后,要孝顺公公婆婆,要家庭和睦,不要总想着回娘家。&ot;
文姜之后就拜别母亲,然后到大厅告别父亲,到大门口告别一众亲戚,然后登上齐国的车,在公子翚和齐国下卿的护卫下,前往鲁国。之后在瓘邑进行迎亲仪式,转乘鲁桓公的车到曲阜,举行婚礼。婚礼结束之后,齐国下卿回国。
可是,这一次的迎亲被齐僖公坏了规矩。
鲁桓公三年(前709年),鲁桓公迎娶文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