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狂奔,星星引路,诸侯们为了什么?他们为了一个信念:保卫祖国,保卫中央,保卫周幽王。在数百里的范围内,烟尘四起,车马辚辚,人喧马嘶,旌旗摇动。军队一动,后勤保障及民兵预备役系统随之而动,国家安全预案全面启动,那一天有多少人度过了难眠之夜,多少爷娘提心吊胆,此处不必细表。
天亮时分,秦军第一个来到。他们先到了镐京,发现没有敌人,听说幽王在骊山,于是马不停蹄直奔骊山。
骊山脚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山上烽火在燃烧。敌人去了哪里?秦军气喘吁吁,来回乱窜。正在此时,东面一支军队杀到,郑国军队来到。两支军队相会,你问我,我问你,大家都是干瞪眼。
第14节:烽火戏诸侯(3)
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北面一支军队杀到,郑军和秦军正准备迎战,仔细一看,自己人,是晋国军队。三支军队会合,傻乎乎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骊山脚下乱成一团。
&ot;哐哐哐,咣咣咣。&ot;骊山上锣鼓齐鸣,火光之中闪出一个人来。谁?虢总理。
&ot;喂,没你们事,你们回去吧。天子没事,点烽火玩玩。&ot;虢总理的嗓门不小,大家都听得清清楚楚。
山下乱了营了,跑了一晚上的诸侯军队个个傻眼,大眼瞪小眼,像被耍的猴子一样垂头丧气,继而骂骂咧咧,呼兄唤弟,气急败坏地走了。
&ot;哈哈哈哈,哈哈哈哈。&ot;褒后笑了,终于笑了。
那一天褒妃笑了好几回,因为断断续续还有卫国、宋国、陈国、虢国等十多个诸侯国军队前来保卫首都。
幽王非常高兴,立即兑现了剩下的五百两金子,千金买笑由此而来。
从那之后,幽王不断地点火,驰援的诸侯军队越来越少,逐渐地不肯来了。
用《史记》的话说: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申侯妙计
俗话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转眼间,到了幽王十一年(前771年)。
太子宜臼被废之后,就在姥爷家里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八年过去了!八年哪,人生有几个八年?宜臼很郁闷。
姥爷申侯同样郁闷,女儿进了冷宫,外孙又在自己这里待业,原本两个绩优潜力股,如今都被st了。其实,自己的女儿那也是个大美女,年轻的时候那也是一朵花,就因为这个,宣王才来为自己儿子求婚的。如今倒好,人到中年风韵犹存的时候,打进冷宫了。
尽管郁闷,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怎么办?忍吧。
终于,机会来了。什么机会?第一,由于动不动就点把火玩弄大家的感情,诸侯都已经很讨厌幽王了;第二,犬戎国主派人来了,说想做点易货贸易。
犬戎生活在大周的西面,那时候是少数民族,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们后来成了哪个民族的祖先,或者是直接融合到了汉族。总之,那时候他们就是外国人、野蛮人、鬼子。犬戎是游牧民族,生活要素简单,但是对于周朝的各种生活和生产物资十分羡慕,而且非常需要。通常情况,他们想跟周朝做易货贸易,但是周朝一般不愿意跟他们打交道。换不到怎么办?抢。犬戎是马上的民族,骠悍而且骑术高超,因此他们常常到边境来抢劫。但是,由于人数上和战术上的落后,犬戎也不敢太过深入,往往是抢一点儿就跑。
申国在今天的河南南阳县北部,虽说与犬戎不交界,却有些说不清楚的交情。
申侯搞了一个策划,他自己觉得这是个万无一失的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