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男娃,七岁,十两银子。”
沈泽秋和安宁看着孩子们又怯又怕的眼神,都动了恻隐心,他们不买,这些孩子也会被卖给别人。
幸好沈泽秋去一趟金陵赚了一千多两银子,钱不是问题,在官家的见证下,他们一共要了十几个女孩,四五个男孩,一共二十多人,都签了字据,在衙门里存了档。
小孩们一个脏兮兮,怯生生的,睁着眼睛好奇又害怕的看着安宁和沈泽秋。
“别怕,以后你们有地方住,能吃饱饭,穿干净衣裳,我们还会教你们手艺。”安宁对着孩子们柔柔的笑着,温暖的笑容很快感染的孩子们的心。
真的吗?这个美的像仙子的姐姐太好了。
何慧芳和文婶赵大妈等人早把租的一栋独门小院收拾干净了,几间大通铺,分别是男娃和女娃的宿舍,洗澡有澡堂,吃饭有食堂,雇了两个婆子做饭和洒扫,还有一个门房老头看门。
“以后店里的师傅轮流去教孩子们手艺,卫石教男孩功夫,女孩也要跟着练一会儿。”
沈泽秋做了简单的安排,宁秋阁的这个小学堂正式成立了。
县里的百姓们知道了,没有一个不夸沈家心善的,别人家买了孩子,哪里会这样好吃好喝的供着,还教人手艺啊。
于此同时,从青州运来的货终于到了码头,韦飞鸿亲自去接。
这批货一分出去,清源县平静的生意场,又要起波动了,原本一两银子的衣裳,只卖五百文,云裳阁资金雄厚压得起价钱,不知清源商会拿什么斗?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来啦(今日最后一更)
第131章
中秋节家里收了许多月饼和糕点,家里人吃不完。分给伙计们一些还剩许多,安宁便提议再买些瓜果,一起拿到学堂给孩子们过节。
学堂门口已经挂上匾额,和布坊的名字一样,叫做宁秋学堂。
孩子们洗去满身污泥,换上新衣裳,一个个换了人似的,活泼又精神,看见掌柜的来看他们,都特别的高兴。这些孩子出生穷苦人家,宁秋阁的吃、住、穿是他们享受过的最好的东西。
当月饼瓜果分发下去后,有些都孩子舍不得吃。
安宁笑意融融,“今日过节,中午加餐,人人都有鸡腿吃,还有煮鸡蛋。”
话才说完,孩子们就高兴的阵阵欢呼,比过年还高兴,为啥?因为过年都没吃的这样好。
过了会徐阿嬷来了,照顾她的姑娘提着个小竹筐,里头是二十来个小香包,是徐阿嬷给孩子们的中秋礼物。
“徐阿嬷好,您又来看我们啦?”小孩子一拥而上,亲热的围在徐阿嬷身边,一点都不生疏。
画完花样本经过徐阿嬷同意后,沈泽秋把她接到清源住,没想到徐阿嬷不喜人打扰,却十分喜欢这群孩子,几乎每天都来宁秋书院,教他们手艺。
“这些孩子是白纸,还没被世俗污染,教他们比教庸俗的大人好多了。”徐阿嬷这样解释,何慧芳听不明白,只当她喜欢孩子。
不过安宁懂徐阿嬷的心思,她怕好手艺没人传承,在给自己物色徒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