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路明没有异议,回道,“分工没问题就行。”他抱起吉他,指尖停留在琴弦上蓄势待发,跟孩子们说道,“来,让我听一听你们有没有进步。”
这里的孩子比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活泼很多,常路明跟他们说话不必过于小心,语气自然舒适了许多。
孩子们很是自信地应道,“有,我们有很大的进步!”
小张打开音响,开始播放手机里的伴奏。伴奏来源于袁野设计的小程序,也就是源于常路明亲手弹奏并录好的乐器伴奏。
此刻常路明又要给这些孩子添加吉他的伴奏。
胡老师嘱咐孩子们,“注意看老师的指挥哦,合唱需要大家默契地配合,配合得好,才能唱得好。”
前奏很快过去,常路明随即拨动琴弦,琴声和孩子的歌声一同响起。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袁野又一次作为孩子们的听众,感受却很不同。
这里没有剧场,没有话筒,没有伴奏乐队,他们只是站在简陋的草坪上放声唱歌。
可这些孩子唱得更加投入,比那些孩子更能享受到音乐的快乐。
一下午的时间,他们反复练着同一首歌。练得尽兴时,袁野这位大哥哥还是被孩子们拉着一起合唱了。
常路明这一次又帮他起头,带着他唱,袁野这才慢慢放下声音里的拘谨,不再刻意压着声音。
听着袁野越来越放松自如的歌声,常路明很是欣慰。
袁野总是把唱歌当成他的缺点,只有在这一方面,他才会被拘束住。
可常路明很早的时候就知道,袁野跟他一样,很喜欢音乐。
既是喜欢,就该给自己一次享受的机会。
一首歌又一次演唱完,孩子们高兴地给自己鼓了鼓掌,袁野被他们带动着,也给自己鼓了鼓掌。
常路明放下吉他评价道,“唱得很不错。”
大人和小孩都一起夸了。
第三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放学的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