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到来让余令有些头大,半大小子的思想不成熟,有血气,想到什么立刻就做什么。
见两人跟了三十多里路还不离开……
余令只能求老爹把这两人也加到队伍里。
如今嘴甜的刘玖已经记住了镖局的每个人。
大人都喜欢嘴甜的孩子,余员外不止一次地对余令偷偷地说这孩子适合当管家。
余令觉得老爹的话很对。
千里归家路根本就不是一个好的享受,可以说是煎熬。
出了京城,过了保定府后,天地间慢慢地就荒凉了起来。
余令以为大明的环境一定比后世要好。
可事实告诉余令他的“以为”是错误的。
放眼望去,官道两侧的山光秃秃的连棵树都没有,就像被剃头了一样。
柴米油盐,柴排第一果然是有道理的。
这一次护送的镖行走的保定,太原,平阳,最后到达西安府的路线。
余员外这一大家子人家收了五十两。
这个价格并不高,所以镖行的要求也多。
吃食必须跟着镖行吃大锅饭,牲畜的草料必须从镖行购买。
除此之外余员外和门房老叶这两个壮汉还必须参与守夜警戒。
像余令陈婶这样的妇幼则不用干活。
如果想帮,那就是烧火做饭,如果不想帮,他们也不管你。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余令等人就是货物,只要不死人,那就无事。
镖行的信誉很好。
他们走这一路的货物大部分是给人送货。
有钱财,有古物文玩,有信件,队伍里还有一头不到一岁的牛,这个也是货物。
这都是他们的生意。
信件是他们货物里面最便宜的,路过有货物送达的地方,他们就会找人去签收,按手印。
最厉害的是他们在衙门里还有保人。
在没有任何人的监督下,京城捎带的货物人家是一分不少的送到货主的手里。
用冯老大的话来说信誉就是他的命。
他是第三代人,前面扛旗的那个汉子是他的儿子,今后要接他的班,继续走这条路。
这是人家的祖业。
掌柜的说,人可以死,信誉不能出问题。
因为年龄小的缘故余令和闷闷能够坐在堆积的高高的草料车上,也算是软卧了。
随着镖行走走停停,只要有县城必停,就跟后世的长途火车一样,逢站必停。
火车是停一小会儿,这镖行一停最少也是一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