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让的祖上是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册封忠诚伯的茹瑺。
茹瑺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茹监、次子茹铨、幼子茹镛。
茹让就是幼子茹镛这一脉。
他这一家子在长安生活多年,算是长安的土着了。
茹家先祖的风光在多变的大明朝并未保持下去。
茹瑺不去送赵王离京,被御史弹劾了,被逮入锦衣卫监狱。
他怕屈打成招,害怕诬告,害怕因为他自己一个人的事情牵扯出更多无辜的人。
他让儿子去街上买了毒药,服毒自杀了。
哪怕都这样了,锦衣卫还是没有放过他,给他买毒药的儿子茹铨成了谋杀父母之人。
全家被贬到广西去了。
仁宗即位后,这件看起来莫名其妙的案子才得以平反昭雪。
茹家仅存的三房茹镛这一脉就从广西来到了长安。
这一房的血脉能来这里全得依仗长安郡主。
她是郡主,秦王的女儿,也是茹瑺的儿媳,是她请宗室开的这道口子。
这都是店家告诉余令的。
他说,茹家现在也不怎么好了,子嗣都在努力的念书,可这些年也并未念出一个什么名堂来。
大前年茹家老爷子才入土。
余令听后唏嘘不已,论祖上茹让的一家比苏怀瑾要厉害。
现在的茹让一家见了苏怀瑾他爹怕得下跪行礼。
如今茹家已经没有了官身,全靠土地和族人去做生意来养活自己。
可即使这样,现在的茹家对余令而言也是高攀不起的。
茹家的邀请余令同意了。
余令也想看看茹家这种长安土着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得多看看富贵人家。
免得以后出去后像个白痴一样。
再说了,自己一军户之子,人家来邀请自己得兜着,不能给脸不要脸。
茹家再落魄也比余家强,破船还有三千钉子呢。
有客人要来,茹家彼时也忙碌了起来,这都是让哥亲自吩咐的。
茹家虽落魄了,但不代表不会做人了,他们知道如何招待客人,更知道如何让客人觉得满意。
东西,吃食不是首位,东家的态度才是第一位。
(ps:历史上茹家的门风还是很好,他们家的家训流传下来了,茹瑺是朱元璋的天赐良臣,传言他是南岳神转世。)
茹让喜欢交友,他对余令其实没有多大的兴趣。
但是余令的小名叫来福,这个和他家狗一样的名字却让他有了兴趣。
“老张,你去外面干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