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令有了一间铺子。
这对余令而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先前的时候余令很希望自己能有一个户籍,因为有户籍就多了一份保障。
老爹给了自己户籍。
有了户籍之后,余令也想过自己能有一间铺子。
有了铺子,只要经营的好,就能有钱,有钱就能做事。
这年头,有钱才是硬道理。
虽然老爹也会给很多钱,但余令的目标不是如此。
这是自己要养的人,问自己要养的人要钱余令开不了口。
余令一直都有想法,但他的这个年龄实在尴尬。
如果贸然去做大人才做的事情,余令怕会适得其反。
现在铺子有了。
这就给了余令一个可以藏在后面偷偷经营的机会。
刘玖的年龄就很合适,小肥也不是不可以。
在京城里像他们这般岁数开始养家的孩子多的是。
听说官员手底下的那些铺子,在孩子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了,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学着管事。
十多岁出师,开始独当一面。
山西来的那些商人,也就是晋商,他们经营盐业、票号,常年往返关内外,从事贩贸活动,这些家的孩子更厉害。
听说启蒙的玩具都是算盘。
所以,余令不止一次的祈祷着,祈祷着自己快快长大。
大了就没有这么多的束缚了,也可以放开手脚了。
“咱们铺子的经营理念很简单,只要客人是你接待的,是你迎进门的,所卖货物的纯利你就能获得四成!”
望着下面一张张迷茫的脸,余令心里轻轻叹了口气。
自己说的也不复杂呀,怎么个个都如此迷茫呢?
“这样的,我举个例子,假设一本书的纯利是十文钱,客人是你引来的,书是你卖掉的,有四文钱属于你!”
众人终于有了反应,余令松了一口气。
有反应就好,能听懂就好,就怕呆呆地看着自己,就怕不懂……
“少东家,没有这么做生意的呀!”
宋本把余令拉到一边,满脸的着急和不解。
在他看来少东家这种做生意的法子和做慈善没有多大区别。
都说少东家聪慧,像个小大人,这样卖货的法子可不是一个聪慧的人能想得出来的。
只有小孩子过家家时才出的馊主意,一下子就抽走了四成的纯利。
别看铺子拿六成,可铺子承担的也多,缴税,官员的打点,货物的进出,这些都在里面。
排除这些,铺子最后能落下两分利就烧高香了。
孩子果然是孩子啊!
宋本被余员外从铺子里派了过来。
余员外看中了宋本的踏实和勤恳,他现在是书铺子掌柜,负责铺子的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