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濬不想搭理他,只问道:“这么晚了,你跑来有什么事?”
这小子好的不学,坏的学得老快!
等听到文哥儿嘴里蹦出个熟悉的“功在千秋”后,丘濬一下子想起来了,这不就是上回太医院刘院判跟他讲过的话吗?
他比寻常官员更懂医。
按照祖制,每逢正月初一皇帝要下发这样的宣谕,格式非常地简单直白,甚至非常口语化——
这下大家都不再当是小事,连御医们都竭尽所能帮忙回忆自己遇到的案例以及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和急救方法。有些与京中那些个民间医士有交情的,还派自己手底下的医学生过去跟他们征询相关医案。
这还是近些年发生的事,更早那些已经无从追究了。
丘濬本没想过走宣谕的路子,听文哥儿这么一说顿觉可行性颇高。
丘濬忍无可忍地怒骂道:“别学那刘文泰说话!”
丘濬见文哥儿一脸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知晓他明显啥都不懂纯粹有样学样,只得打发他赶早回家去。
文哥儿当即又跑了趟太医院,把李东阳的提议给御医和医学生们讲了。
小孩子知道什么,要怪就怪那刘文泰!
难道是因为他这夸人大法没学到家?
大抵就是春天要勤快种地,秋天收成了甭随便花!
时间不多了,得赶紧干活才行!
丘濬祖父就是学医的,兄长也随着祖父从了医,可以说有那么一点儿医学世家的家学渊源在。
向来爱闹的李东阳神色都郑重起来。
刘文泰说的时候,老丘不是很爱听的吗!
没人在旁边可着劲鼓吹,他乍然入阁的喜悦已经平息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开始思索怎么把自己在朝堂上的最后这几年用好。他已经年过七十岁,不可能像刘吉那样死皮赖脸不退休,剩下这几年得好好干!
文哥儿来到丘濬家,门房早认得他了,自是没拦着。门房还和文哥儿提了一句,说别人来了可都不让进的!
丘濬点头说道:“人命关天,我试试看。”
眼看天气越来越冷了,文哥儿也紧迫起来,赶忙着手整理好庞杂的资料写好了关于冬日烧煤炭取暖的警示文章,直接揣上去寻丘濬。
于朱祐樘而言不过是下发一道宣谕的事,却有可能警醒许多对煤炭毒并不了解的百姓,有什么理由不去办?
这要是写不出能说服人的文章可怎么办才好!
更有甚者,连开会都不去了,直接找人代劳。
丘濬面色凝重地说道:“这不是小事。”
连他们都不会特别注意烧煤可能熏死人的情况,何况是读书更少、见识更少的寻常百姓?
文哥儿见丘濬很重视,便把李东阳的话给丘濬说了。他不太懂朝堂上的事,讲完后才问道:“您能向陛下请那个宣谕吗?”
丘濬:“…………”
百姓们年年听这种劝诫听得耳朵都长茧了,自然也不怎么当回事。
宣谕是指皇帝亲拟一些劝诫百姓的话,由有关部门分发到各路地方官手里,地方官召集里长开会听讲,再由里长回去召集乡亲把圣谕传达下去。
明明是一样的话,怎地刘文泰说得,他说不得?
这马上就要入冬了,是得赶早给百姓们提个醒。
这语气,这态度,这用词,简直一模一样!
就这么短短几天,文哥儿手头的医案就凑足了近百例。
这代表着光是京师就曾有近百户人家遭遇过煤炭中毒的惨祸。
原版未篡改内容请移至醋_溜_儿_文。学。官。网。如已在,请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