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晴光灿烂,风吹入窗已有了不寒杨柳的暖意,春日在即。銮铃淡静含笑,磨着墨,瞧着煦王把那繁琐的规矩一条条写下来。
细细墨香,纤纤素手,温婉女子。
煦王写着,嘴角也有笑意,他笔下一顿,抬起脸来看銮铃。两人目光一碰,銮铃笑问:&ldo;有什么不对的地方?&rdo;
她问的自然是校规校矩。煦王摇头,复又垂眸书写,满足而温柔。他很快写罢,銮铃正要拿起来复查,煦王已抓起她的手往外走:&ldo;不用查了,不会有错的。&rdo;
&ldo;可是‐‐&rdo;銮铃做事向来认真,不喜纰漏。
&ldo;前几日可有差错?不信我么?&rdo;煦王这一句话,倒让銮铃不语了,他办事亦认真得体,前几日的确是没差错。
两人牵手徐徐走在横塘水畔,身侧便是潋滟水光,杨柳拂堤随风飘荡,已吐出新鲜的嫩芽来。銮铃看得眼前一亮,不由惊叹出声:&ldo;天已这样暖了!&rdo;
煦王微笑点头,忽而问:&ldo;你何时陪我去见母亲?&rdo;
銮铃看着那柔嫩的柳枝呆了一呆,见了他母亲,他们俩的事儿便也就定了。可,銮铃又一阵犹豫,垂头道:&ldo;再等一等,我有点儿紧张。&rdo;
煦王也不催促,只道:&ldo;好。&rdo;
傍晚把銮铃送回萧府,煦王借势又在萧府蹭了一顿饭。萧悟直挑眉,颇有让煦王留下饭钱的意思。銮铃却有些失神,吃完饭就先告辞回房了。
剩下萧悟送煦王出门,一时没了銮铃在一边,萧悟的神情颇为严肃,两人沉默走了几步,萧悟挑眉不悦道:&ldo;王爷给铃儿看了那封信?&rdo;
煦王没有否认。
萧悟眼中却有怒火,他一步来到煦王身前,直直盯着煦王,冷声道:&ldo;早不看,晚不看,偏偏铃儿和墨兮之间出问题了,才让铃儿看?!&rdo;
&ldo;我不认为我做错了什么。&rdo;煦王神情温淡。
&ldo;没有做错么?王爷要一肩担起那信中两人的故事,属下拦不住,可属下不愿王爷把属下的妹妹也拉入那故事里,那故事是她的负担!&rdo;萧悟说着,对銮铃有了怜惜,他挑眉道:&ldo;这故事与她无关,王爷为何不能体谅!&rdo;
&ldo;你怎知与她无关?&rdo;煦王定定望着萧悟。
萧悟被煦王看的心头一凛,然而他沉默半响,还是道:&ldo;她是我妹妹。&rdo;
煦王不再言语,抬步往外走,萧悟又道:&ldo;王爷把长安的事告诉铃儿了么?&rdo;
&ldo;长安的事与她无关。若你是个好哥哥,便不该告诉她。&rdo;煦王广袖一拂,径自离开。
萧悟杵在当下,不知该如何是好,他心中对李墨兮,对煦王,一个是兄弟,一个是主上。然,这二人一旦牵涉到銮铃,他便有些束手无策。
他只想銮铃过的开心快乐。
他只想銮铃听从她内心的意愿自己选择,然,他隐隐觉得銮铃还是被煦王圈住了,就像一个温柔的陷阱。
眨眼过了新年,銮铃始终不肯吐口要跟煦王去见梅妃,煦王便那么静静等待。翻来覆去早已不知把那写有她名字的纸条看了多少遍,眼看又是花灯节,銮铃终于提笔,在那&ldo;李清歌&rdo;下方加了两个字&ldo;李珩&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