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对李墨兮此次办理安庆宗的亲事甚为满意,对安禄山的表现也甚为满意,所以心情颇佳。
这段日子以来,玄宗虽对李墨兮喝骂不断,奏折却没让李墨兮少看。看完折子,通常先让李墨兮谈谈他自己的看法和理由,玄宗给出一些意见,两人商定之后再做批复。这样看来,倒有手把手教李墨兮如何处理政务的意思。
一个上午,殿内气氛和煦怡人,多久没见过这种景象了!高力士吊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他捧上一盏茶,小心道:&ldo;皇上喝口茶润润喉,也让王爷歇会儿。王爷一直站着呢。&rdo;
玄宗朱笔一顿,这才发觉折子已看了大半,他随手搁了笔,看向李墨兮:&ldo;可是累了?朕命人搬张椅子来。&rdo;
&ldo;臣不累。&rdo;李墨兮应了声,他略一思忖,缓缓问出声:&ldo;臣有一事不明。&rdo;
听李墨兮说他不累,玄宗眼中又颇多赞赏:&ldo;你说。&rdo;
李墨兮言辞间颇斟酌:&ldo;臣不明白,朝中有将才的人颇多,皇上为何偏偏挑中了安禄山。&rdo;
安禄山这三个字早不知在玄宗和李墨兮之间惹了多少次怒火,当下听李墨兮提起,高力士暗暗又捏了把汗。
但玄宗今日心情不是一般的好,他放下茶,朝李墨兮徐徐道:&ldo;你随朕来。&rdo;
翔鸾阁是含元殿的阙楼,也是大明宫宫殿院落的最高处,人站在翔鸾阁上,可以俯瞰整个长安城,甚至睥睨浩大渺远的大唐江山。玄宗并非第一次带李墨兮来这里俯瞰江山,这一次却颇有深意。
极目远处,冬意正浓,有萧瑟的枯黄,有连绵的白雪,有过年的喜气,一片安谧祥和的大江山图。
玄宗负手而立许久,忽而道:&ldo;这天下此刻如此太平。墨儿,你可想过朕百年之后,这天下的样子?&rdo;
玄宗过世后天下的模样?李墨兮淡淡抿唇,玄宗此时未立太子,他儿孙又颇多,到时这皇位之争,怕是会闹得鸡犬不宁。
&ldo;那你瞧着这争天下的斗争中,谁的胜算最大?&rdo;自然明白李墨兮心中在想什么,玄宗又问。
论朝堂势力,皇三子忠王李玙占上风,但以兵力相争,这天下怕是无人能争得过远在江南的煦王。他看似淡然地生活在千里之外,可朝中事他并非漠不关心,他只是在等待时机‐‐鹬蚌相争,他渔翁得利。
&ldo;你们都争不过煦王。&rdo;玄宗自顾叹了口气,他回头看向李墨兮年轻的脸,眉宇间有了一丝忧虑:&ldo;论背景,你势单力薄,争不过煦王。论资历,你年纪尚轻,又争不过忠王。你说朕如何能够放心?&rdo;
李墨兮心头一跳,他承受着玄宗的目光,面色渐渐发白。见李墨兮有所悟,玄宗又回身去,似是想到了什么:&ldo;朕这些儿孙中,最看好的便是李鸿和你,怎奈李鸿为了一个女人自乱阵脚,几乎性命不保。&rdo;
玄宗言尽于此,没有再说下去,他没有说李墨兮,便是对李墨兮心存期盼,希望李墨兮能担起大任,不要像李鸿那般。
&ldo;皇上培养安家的势力,是为了与煦王抗衡?&rdo;终于,李墨兮难以置信地问出一句。为了防止他百年后煦王作乱,玄宗竟不惜培养异姓藩王,来与之对抗。
玄宗略一点头,把话挑明了:&ldo;所以朕一直想让你与安家交好,这样你以后也有个依靠,不至于孤家寡人坐于庙堂之高。朕的苦心,你可明白?&rdo;
李墨兮闻言,眉头不仅不松懈,反而愈发凝起,玄宗此举怕是一厢情愿了,忠王早已与安禄山处在同一战线。而且,这样蓄养异姓藩王,不论谁坐皇位,都无异饮鸩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