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指着陶片,道:“龙山文化晚期,黑陶残片。”
他语气平淡得像在讨论今天的早餐,道:“应该是某种礼器的口沿部分,看弧度像是高足杯。”
小李的笔尖悬在记录本上方,迟迟没有落下,他求助地看向王晓琳,却发现王晓琳眉头一皱。
“你。。。。。。怎么判断的?”王晓琳声音有些发紧。
这块陶片确实是日照出土的龙山文化黑陶,但相关检测报告还锁在她抽屉里!
这人也就看一眼而已!
她甚至都觉得杨帆是在乱猜的。
杨帆没有回答,已经转向那面铜镜,指着道:“西汉早期,典型的蟠螭纹镜。”
他忽然顿了顿:“不过这锈色……”
这面铜镜确实有些争议,局里几位专家看法不一,这点王晓琳还是知道的。
不过她也想看看杨帆这次怎么猜。
“镜背的绿锈是用醋酸和氨水做的。”
接着杨帆轻轻敲了敲镜面,道:“真品的铜锈会呈现层状结构,这个太均匀了。”
小李懵了,这鉴定结果,也太快了吧?
王晓琳心底一惊,但骨子里的傲气,还是让她有些不太相信,她顶多就认为杨帆对铜锈这一块有点研究,也还没有高看杨帆的程度。
杨帆最后甚至都没有看那截断的剑,而是淡淡地道:“王主任是在考验我吗?”
“什么意思?”王晓琳表面不动声色地和杨帆对视着。
“如果这都算文物的话,那文物局和杂货铺没有什么太大差别。”杨帆平静地道。
“你……”王晓琳有些气恼。
文物局这可是政府单位,居然被形容杂货铺?
那他们这些工作人员是什么?
杂役吗?
一开始王晓琳也觉得杨帆就算没有什么真材实料的,但起码态度是礼貌的,这点至少不会让人反感。
杨帆都没理会王晓琳,道:“看成色,应该是上个月刚做出来的仿品。剑身上的‘水银古’是用电解法做的,纹饰也是电动工具雕刻的。”
“晓琳姐,真的吗?”小李愕然了。
王晓琳脸色一凝,这截断剑确实是赝品,它是作为内部教学样本放在这里的,连小李都不知道!
就在这时,鉴定室的门突然被推开。
“晓琳啊,听说你们请了位民间专家?”一个儒雅的声音传来。
一个穿着长衫,带着眼镜的削瘦,大概六十岁的男子笑着地走进来,手里还拿着会议资料,当他看清站在鉴定台前的年轻人时,有些诧异。
“是你?”
杨帆见到这人,也是有些诧异。
这人赫然就是夜市里购买了他犀牛角杯的陈教授。
他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这人。
“陈教授,您认识他?”王晓琳连忙问道。
她似乎想要知道陈明远为什么认识杨帆,难道对方真的是专家不成?
陈明远也没有隐瞒,笑着道:“那晚我在夜市里从他手里买了一件犀牛角杯。”
王晓琳更加诧异地看向杨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