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采澜看了看天色,告辞要走,无奈那王夫人好不容易碰上这位知情知趣的小友,谈性正浓着呢,非得留了她用了午饭才让她离开。
姚采澜看她颐指气使的,她身后跟着的两个妾室俱是唯唯诺诺的,小心翼翼,大气都不敢出的样子,心里暗忖,王小六说的果然不错。
第二日自然是去宋县丞家,果然家里摆设颇为冷清。既然没有了主母,也只能是宋家小姐宋蕙兰并一个姨娘亲自招待。
那个姨娘并不多说话,看见人来也拘谨得很,两下里只匆匆见了一面就告退下去了。
宋小姐生的并不出挑,倒是个性情慡利的,干脆利落的举止倒为她的长相增色不少。
三言两语就和姚采澜攀谈起来,相谈的甚是融洽。
姚采澜一眼看到宋小姐所戴的一个绣百合的荷包煞是精致,便笑着一指,&ldo;宋小姐好巧的手啊,这百合绣的倒跟真的一般无二了!&rdo;
宋蕙兰笑着不依,&ldo;江夫人这是在笑话蕙兰了,看江夫人身上的这件袄子做的才叫别致呢!&rdo;
姚采澜今日因上门拜访,穿的格外正式,是一件鹅黄绣竹叶圆领缎面袄子,下面着了青灰色马面裙。
宋蕙兰便走上前细看,叹道,&ldo;江夫人这袄子样式新颖,想来是南边的新款了。尤其是这绣工不得了啊。往日里蕙兰只以为自己的绣技已算是不错的了,如今见了夫人的这件衣裳,方晓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不是虚妄了!&rdo;
姚采澜忙谦虚了几句,又说宋蕙兰的衣裳针脚才是细密。
两人于是说起针线来,倒是越说越投契,遂就姐姐妹妹相称起来。姚采澜年长一岁,自然就是姐姐了。
眼看着时辰不早,姚采澜要告辞,宋蕙兰却苦苦留人,姚采澜推辞不过,便在宋府用了午饭。
与在王知县家用饭不同,姚采澜心情放松多了,看宋家虽然并不多宽裕,但收拾的井井有条、整洁舒适,不禁对宋蕙兰更添了几分赞赏。
临走,姚采澜又再三邀请宋蕙兰去江府做客,一行人才告别而去。
又隔了一日,姚采澜方又正式装扮了,登了张主簿家的门。
光看这家里的摆设,确实比宋县丞家要好上不少,无奈却比不得宋家简洁大方,处处显得无章法。
张夫人领着儿媳妇接到了二门上。张夫人身上衣裳簇新,看着脸上却尽显老态了,双鬓已然有了明显的白头发,神态颇有些疲惫,看着这日子过的就不太舒心。
她那儿媳生的倒是一副好相貌,也是个爱说爱笑的性子。姚采澜仔细观瞧,见她身上穿着很是素淡,淡紫色褙子并月白色马面裙,头上饰物也并不多,只有一个素银簪子并一串白色带点子黄晕的迎春花。看来还没有出孝期呢。
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又一个苦命人罢了。看她的性格,不是个自苦的,这样日子也好熬些。
到了厅上分宾主落座,丫鬟却迟迟没有茶上来,那儿媳妇田氏尴尬的朝姚采澜笑笑,亲自去催了一次,又过了片刻,才有个丫头把茶奉上来。
姚采澜去看那张夫人,却见她依旧面无表情,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
张夫人话也不多,只勉强寒暄了几句便没了话题,所幸有那田氏与姚采澜说些平阳城的风土人情,气氛倒也活跃。
不久,姚采澜见那张夫人脸上就显出了疲态,颇有些心不在焉,就识趣的告辞了。
张夫人也略略挽留了几句,见姚采澜执意要走,也就罢了。
这边都走完了,王子其的夫人才紧跟着来了,却是亲自上门拜访,身边还带着七八岁的儿子,大名王善于,小命叫虎子。
王夫人生的甚是苗条秀丽,杏眼樱唇,举止有理,竟是个难得的美人儿。
姚采澜心下不免赞叹,这王夫人与那王子其倒是天生一对壁人了。
只是那王夫人见了姚采澜有些局促之意,说话之间神情很是紧张。
倒是要由姚采澜提起些话头来说,好在有个不肯安静的虎子,两个人坐在那里倒不算尴尬。
虎子生的虎头虎脑,大眼睛咕噜咕噜的直转,压根就没他爹身上那股子沉稳的性子。姚采澜喜欢孩子,忙叫水糙拿了几个专门赏人的打成梅花、莲花状的小银锞子出来,让他拿着玩。
姚采澜热情的留她吃饭,王夫人却忙不迭的拒绝了,只道以后再来。
主母第十章王家
等王夫人这一走,水糙不多时就进来,手里端了一碟子点心,&ldo;奶奶,这是我新做的芙蓉糕,刚出锅,还热着呢,快来尝尝味道如何?&rdo;
姚采澜便先闻到一股清甜的香气,笑道:&ldo;光这味道就够香甜了,肯定好吃!&rdo;
再看那盘中,芙蓉糕都做成梅花状,一个个炸得金黄,色泽诱人,拿了一个吃了,只觉得苏软甜糯,很像前世吃的沙其码,便点头赞道:&ldo;恩,你的手艺又见长,倒是比原来府里那些个大厨做的都要好了!&rdo;
&ldo;真的?&rdo;水糙高兴坏了,她这一手的厨艺本就是在原先江府的大厨房里学来的,如今听闻自己做的点心超过了自己的&ldo;师傅&rdo;,那真是分外的骄傲。
姚采澜慢慢吃了一块,水糙忙跟她另外倒了一杯热热的白开水来,才道:&ldo;刚才啊,王小六趁着奶奶跟王夫人说话的功夫,从厨房里拿了一碟子点心,还有些茶水、瓜子,跟王夫人家来的车夫在门房闲话,倒是把王家打听了个仔细。&rdo;
原来那个孩子,并非王夫人所出,那王夫人身子孱弱,自幼就有不调之症,王子其身边早就有个伺候的丫头有了身孕,生了虎子便给抬了妾。那王子其对夫人倒是很敬重,但对自幼伺候自己的姨娘感情却更深厚些,何况这个姨娘还为自己生了儿子。这儿子一生下来就养在了王夫人名下。后来这位姨娘又生了位小姐。就在此时,那位姨娘却又有身孕了。府内还有一位姨娘,正是王夫人身边的陪嫁丫头,可惜那位至今也未有喜讯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