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鞋子,还没办法给别人穿,因为家里就数他最高,鞋子也是穿最大码数的。
解放鞋是胶底,也没办法改。
“退伍回来这么久,我一直都是穿解放鞋,你以后有空啊,就给我多纳几双千层底,我换着穿。”
“好的,阿年哥,等我们从娘家回来,我就给你纳鞋子”
秦淮茹顿时喜滋滋地说道,心里甜蜜得很。
她可以为他做任何事情,也希望可以做得更多,让他离不开自己,因为她已经离不开他了。
小两口一边聊着,一边看看四周风景,车子很快就出了城,向着秦家沟方向而去。
大半个小时之后,两人终于来到秦家沟了。
今天聊得起劲,许多年骑车速度都慢了一些。
“建国家姑爷来了,小茹你好像胖了呀”
经过邻居家,几个坐在屋门口晒太阳的老头老太太,便笑眯眯地看着许多年小两口,乐呵呵地打招呼道。
今天是中秋节,按理说,应该是十五在婆家过节,十六再回娘家。
但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没办法完全遵照这些传统习俗来。
孝顺的有空的孩子总会想办法,反之,老人就别想孩子会回来看望自己了。
特别是这个时代,车马慢,而且出行还需要申请,要各种证明,麻烦得很。
只有住得近的亲戚,才能想什么时候去看就什么时候去看。
“是啊,老大爷,老太太,你们身体都还好吧?”
许多年也乐得跟这些老头老太太打招呼,虽然是跟秦淮茹一个村的,但都不是同姓,也就无所谓辈分了。
秦淮茹微微有些羞涩,但很开心,也笑着跟老头老太太打招呼。
说她胖了,可不是不好的话,而是夸赞呢。
五十年代跟过去一样,大家都很穷,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事儿。
所以,嫁到城里的秦淮茹,胖了,说明嫁得好,在婆家过得舒坦,吃得也好。
现在是半上午,秦建国他们都没在家,因为在公社来劳作。
村里头,也就上了年纪的老头,还有三四岁或以下的小屁孩,才不需要去田地劳作。
但有些家里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就算是还没断奶的孩子,也会被父母背着到田埂一起劳作。
“把礼物放屋里吧,我去做饭。”
秦淮茹冲许多年说了一句,便进了厨房。
这里以前是她家,现在是娘家,她对这里熟得很。
坐在屋里头,许多年闲的无聊,便拿了一本书出来看。
外边的田里,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带着他弟弟妹妹,来到田埂旁边,冲田里劳作的人大声喊道:
“秦大伯,你们家来客人咯,是小茹姐姐和她男人来了”
小孩本来在家负责看弟弟妹妹,看到许多年小两口带了不少礼物,大包小包地进了秦建国家门,顿时喜滋滋地跑来汇报。
当然是希望等下能拿到一些礼物了。
正在劳作的秦建国一家顿时欣喜不已,忙不迭地就要起身离开。
旁边也在劳作着,顺便担任评分计分的记分员见状,连忙喊道:
“秦建国,你们要是现在走的话,这小半天的功夫可不算分啊。”
最少是半天才开始记工分,这才小半天,哪能算工分?
秦建国瞪了一眼,“怎么就不能记工分了?小半天就记二点五分嘛,你不是有文化的记分员吗?这个还要我来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