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正德五十年女主 > 五八三 武毅军二百个千户所的狂想(第4页)

五八三 武毅军二百个千户所的狂想(第4页)

他瞧着陈良川,陈良川也是心中灵通的人物,微微一笑,道:“伯爷,别的下官不知,只是尚书大人来之前交代过下官,皇上说过的话,乃是金科玉律一般,皇上并未说收回,那咱们做臣子的,自然应当老老实实的去办!用心的去做,如此,方才不负圣上之恩典!”

连子宁心领神会,哈哈笑道:“陈大人这番话说得,当真乃是忠诚为国,本官深以为然!”

他心中自然是高兴,武毅军扩充为二十卫,而每个卫扩充为十个千户所的命令,乃是都生效,都未曾被取消的,这也就意味着,连子宁可以大张旗鼓的,肆无忌惮的,不怕被人说闲话的,将武毅军扩大到二百个千户所的规模!

武毅军的一个千户所,可是足足有一千七百人!

而且这也同时代表着,连子宁可以按照这个编制,向朝廷要钱,要粮,要人,当然,在给朝廷的报表上,每个千户所是只能有一千一百二十人的!

就算是如此,二百个千户所的军兵,也就是意味着朝廷每年要给武毅军拨付差不多二十余万大军的粮饷。而武毅军现在的人数,十三个主力卫,十个新兵卫,加起来也不过是十五万多一些,不到十六万而已。

武毅军主力卫现在的曰常用度,已经是完全能够做到自给,只需要发放军饷便是足矣,而武毅军士卒的军饷,和大明朝边军相比,差不多是其两倍左右。新兵卫士卒的军饷,则是比大明边军要高三成!

也就是说,武毅军全员现在的军饷,差不多相当于二十八万左右的大明边军!

如此一来,朝廷发放的军饷,若假设真的是能足额发放,则可以帮助武毅军解决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军饷,当然,按照大明朝的惯例,层层克扣,上下其手,虽然有戴章浦身为兵部尚书的这一层关系,但是也不意味着戴章浦能阻止他们——他若是真敢挡着这么多人的财路,只怕离死期也不远了。

能到连子宁手中的,有七成就是不错!

而再加上把那些粮食、军服、其它乱七八糟折合进去,那么仅仅是每年从朝廷拨过来的粮饷,就足够武毅军差不多半数的消耗了。

如此一来,连子宁就能腾出手中的大笔资金,将武毅军的规模,更大一步的扩大!

当然,这只是一个相当理想的状态,朝廷会不会认可这二十万大军的存在,那就需要连子宁自己去争取了。

只是机缘巧合的走到这一步,机会就一定要抓住才是!

若是说看第一封文书的时候还是颇为的高兴,那么看完第二封之后,连子宁的心中就已经是阴云密布了。

正德皇帝要连子宁把武毅军小旗以上军官的明目都送过来,限时一个月,不得耽搁。

一般而言,皇上要查看某部边军的名录,基本上就只有一个解释——皇上要安插人手,调派军官了。有的时候,甚至皇燕京不用往里面插人,只要是把几个人的名字和位置换一换,就足以使得这支部队立刻从铁板一块儿变诚仁心涣散,试想一下——本来是千户的忽然变成百户了,而本来他下面的百户,却是突然变成了他的顶头上司,这能不乱么?

连子宁想的分明,这定然是皇上一边要为武毅军增加实力,进行犒赏,一边也是要进行提防了。

说句实话,对于以前的武毅军来说,朝廷还真没有提防的必要,一个原因是武毅军的地盘儿距离京城实在是太远了,好几千里地下来,好么,能有什么威胁?第二个则是武毅军的势力着实是不大,十个卫之规模,不过五六万人,而要知道,九边重镇,哪个不是十几万的精锐边军?

别的不说,仅仅是一个宣府镇,就有镇守宣府总兵官一人,协守副总兵一人,分守参将七人,游击将军三人,坐营中军官二人,守备三十一人,领班备御二人。下辖马步官军十五万一千四百五十二员名,战马五万五千二百七十四匹。镇守边垣一千一百一十六里,边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冲口一百九十二处。每年仅仅是朝廷下放的整修长城的银子就有九十多万两!

武毅军虽强,跟大明朝这百万边军,总数超过三百万的大军比起来,当真还是差得远呢!

不过也到了应该提防的时候。

连子宁的眉头顿时是拧了起来。

怎么办?

造假是肯定的了,毕竟现在武毅军还有这么多的编制是不能曝光的,只是这也是个极为浩大的工程,而且朝廷得了名单,真要是想要插手武毅军中事务的话,又是一件大麻烦事。

陈良川看出了连子宁的为难,他不知道连子宁的真实想法,还以为连子宁和所有的边关大将一般,都是为的如何更多的吃空饷而作难,便适时笑道:“伯爷却也不必作难,下官来之前尚书大人交代了,您只需要老老实实的制作一份,合乎规矩的名单,剩下的,便无需艹心了。”

连子宁若大梦初醒,一拍脑袋,心里暗骂自己糊涂,老丈人都是兵部尚书了,这点事儿还办不了?

也是他自从出关之后,跟戴章浦见面也少了,联系也少了,依仗也不是那么大了的缘故,凡事都是自己一刀一枪的打拼,所以便是没了那么大的依赖!

这番话中体现出来的意思,分明就是戴章浦已经是知道连子宁的处境了,因此要帮助解决。

事实上,戴章浦之所以让陈良川来这里,也不过就是为了传这句法不传六耳的密话而已!

(未完待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