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就会问了,这个蒯彻到底是何方神圣,能有这么大的能奈,以一人之力改变一个人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他们的对话吧。
“将军要撤兵南下?”
“恩,齐王已降,现在可以去会合汉王对付项羽去了。”
“臣以为不妥?”
“有何不妥?”
“现在撤兵,有三误。一、这些天将军奉命招兵练兵,花了不少心血,正要一试伸手时,岂能半途而废呢?二、郦先生一时凭嘴皮子说服了齐王,但人心难测,难免得提防他的变心啊。三、将军此番花了不少心血,眼看就要立下大功了,如果就这样被郦先生三言两语几句话就搞定了,抢了战功,岂不是对大将军来说不公平呢?”
对话到这里嘎然而止。
韩信陷入了沉思中。自上次被刘邦夺取兵权后,诚惶诚恐之际,总想马上立下大功,将功补过,以重新得到刘邦的庞爱。
因此听了蒯彻的话他有点心动了。
心动不如行动,韩信自然知道此时如果他突然发兵去扫平齐地,乘他们不备,定会旗开得胜,立下赫赫战功。
就在他要采取行动时,还有一个难题又浮出水面了,那就是郦食其的个人安危问题。
现在郦食其正在齐国那里等他的回信。如果他突然发兵,那齐王肯定不会放过他了。
你不是口口声声来说和的吗?为什么你们突然又发兵了?
以韩信这么聪明的人自然知道,他一旦选择进军,郦食其被砍头的概率大概为10000%。
面对韩信的顾虑,蒯彻早已料到了,他又说话了。
他说:大将军太CJ太HD了。那YD的郦先生已经不义在先了。试想想将军奉命攻齐在先,而郦先生主动要求去说和在后,他这明显是要和你抢战功嘛,人家都欺到你头来了,你还顾及人家,FQ啊。
韩信本来就对汉王的“不完全信任态度”心有余悸,在功名利禄面前,他最终还是利益战胜了良知和道德。
他说了一句:“I′M,too。”(出发)
齐军怎么也不会料到已主动要求求和的汉军会突然发动进攻,被韩信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顿时兵败如山倒。
韩信很快就攻到了齐国的军事重要临淄城下。
站在临淄城下,韩信面临一次严峻的良心拷问,因为他此时又接到郦食其写来的一封信。
此时齐王自然从美梦中醒过来。然后对外交官郦食其施压了。你不是说你是汉王派来求和的吗?为什么在我答应求和的情况,你们的大将军还派来向我齐国进攻呢?
这时一向镇定自若的郦食其也感到事情出乎意料。他怎么也料到韩信会来进兵。于是又给韩信写了一封信。
换句话来说,这封信将直接关系到郦食其的人头的去与留的问题。
项羽接到信后,又面临抉择了:继续进军还是撤军。
继续进军肯定可以撤底攻下齐国,立下不凡战功。但必须要付出郦其食其的人头做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