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越看他越像个地主,而不是皇帝。”
“把华夏大地当做自家田地,文官武将就是管家和护卫,至于百姓便是他家的佃户。”
“这样好像就能理解他的皇明祖训了。”
扶苏倒是略过后辈调侃,思索父皇说的话。
还真别说,这样就能想通他这皇明祖训的每句话了。
————
【当当当,下面最重要的一条来了。】
【凡朝廷新天子正位,诸王遣使奉表称贺,谨守边藩,三年不朝。
许令王府官、掌兵官各一员入朝。
如朝廷循守祖宗成规,委任正臣,内无奸恶,三年之後,亲王仍依次来朝。
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既平之後,收兵於营,王朝天子而还。
如王不至,而遣将讨平,其将亦收兵於营。
将带数人入朝天子,在京不过五日而还,其功赏续後颁降。】
【新皇继位,藩王就在藩地三年不来朝见,派遣王府两名官员入朝恭贺。
然后悄悄的观察个三年,朝廷遵守皇明祖训、政治清明,藩王就踏踏实实来朝拜。
如果朝堂有权臣奸臣,那就等天子发密诏起兵靖难。】
【朱棣其实是缺少密诏这一环节和三年这个时间期限,不过不重要。
朱棣解释道天子都被奸臣控制了,发不出书信很正常嘛。】
【我朱棣心善,看不得我大侄儿吃三年的苦,即刻发兵救我大侄儿。】
【而后面的关于靖难成功藩王拜见天子之后就回到封地。】
【要么朱元璋真的天真到相信后代都和自己一样重亲情,看见皇位都能不心动。】
【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是相对有点低,老朱也不是这么天真的人。】
【而应该第二种可能性大一点,反正藩王也是老朱家的后代,只要天下是老朱家的就成。】
【当然,这些就不太好直接写在祖训里面。】
【写出来不就成鼓励造反了!】
各朝列位皇帝都倾向于相信第二种,毕竟那可是至高无上的皇位。
别说是亲戚,亲爹来了也不行。
君不见自古以来为了这个位置杀兄杀父杀子的例子比比皆是。
————
北宋汴梁
侧身躺在床上养伤的赵光义也是心里感叹。
皇兄还不如这朱元璋,你看人家多大方只要是他后代就行。
我和皇兄可是一母同胞,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我的。
何况赵构不是把皇位还给你后代了吗?
至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