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中国历代大儒的奇闻异事1-10章阅读心得体会 > 第71章(第2页)

第71章(第2页)

道、德、仁、义、礼,譬诸身乎?夫道以导之,德以得之,仁以人之,义以宜

之,礼以体之,天也。合则浑,离则散。一人而兼统四体者,其身全乎!(《问道》)

用道作为行动指南,用德来获取人们的归附,用仁来爱人,用义来做准则,用

礼来立身处事。这四者协调相配(合)就成为浑然一体的全人(浑),离开了(离)

就不成风格(散)。一个人皆具道德仁义礼这些品质,就可以全身保性。可见,孟

氏仁义,荀氏礼乐,都各有所需,不可或缺。于是将儒学内部孟荀的分争弥缝起来

了。

四是援道入儒,丰富儒理。扬雄贬诸子,斥黄老,但并不是不分精华和糟粕地

一概排斥,他充分注意到道家的合理内涵,力图援引道学精华以丰富儒学理论。如

前所述,扬雄一方面批评老子&ldo;捶提仁义,绝灭礼学&rdo;,另一方面又赞赏老子的

&ldo;道德&rdo;学说(《问道》);一方面批评庄子&ldo;荡而不法&rdo;(《五百》),也指出

庄子&ldo;齐生死,同贫富,等贵贱&rdo;的诡辩学说不同乎&ldo;圣人之说&rdo;(《君子》),

另一方面又赞赏庄子的淡然&ldo;少欲&rdo;(《问道》),扬雄一生&ldo;清静亡为,少嗜欲&rdo;,

&ldo;恬于势利&rdo;,正是受老庄思想的深刻影响。如果说&ldo;崇道德&rdo;,&ldo;少嗜欲&rdo;还属

于修身范围,那么,扬雄从老庄那里继承的&ldo;道法自然&rdo;、&ldo;物极必反&rdo;和他建立

的庞大的&ldo;玄学&rdo;体系,则是他援引道学对儒学的重大补充。

先谈自然。扬雄继承老子&ldo;道法自然&rdo;的思想,说:&ldo;作者贵其有循而体自然。&rdo;

循即因循,指历史的继承性;体自然即遵照自然法则,是客观的规律性。前者是儒

家的&ldo;因循&rdo;重史的传统,后者是道家自然无为的精神。前者重视人文的经验,后

者重视自然的法则。扬雄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主张既&ldo;循&rdo;又&ldo;体&rdo;,继承历

史的经验,依准自然的规律,相辅相存。他说:&ldo;其所循也大,则其体也壮;其所

循也小,则其体也瘠;其所循也直,则其体也浑;其所循也曲,则其体也散。&rdo;继

承历史的东西越浩大、率直,他体验出的自然法则就越壮盛浑厚;否则继承历史的

东西越细小、迂曲,其体验的自然法则也就越微薄、疏散。在人文和自然的关系上,

扬雄认为自然是主干,人文是表末:&ldo;故质干在乎自然,华藻在乎人事也。&rdo;(

《太玄&iddot;玄莹》)人事有增减,历史经验也可损益:&ldo;夫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