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心学家贺麟
(1902‐1992)
一、游学欧美遍访名流
学术救国潜心译述
贺麟,字自昭,我国著名的思想家、西方哲学史家和翻译家。1902年9月20日出
生在四川金堂县杨柳沟村一个乡绅家里,父亲是一位秀才,曾主持乡里和县里的教
育事务。8岁时,贺按规矩进入私塾读书。虽然所学仍不外《四书》、《五经》,且
重在记诵而轻忽理解,但幼年贺麟却凭其聪慧,亦稍能领悟儒家思想之奥义而深受
其熏陶,尤其是对宋明理学,虽只是一知半解,浅知粗义,但却特别感兴趣,这为
他后来研习国学打下了基础。1917年,贺考入省立成属联中‐‐石室中学学习。19
19年,他又以优秀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开始接受长达七年的正规高
等教育。
在清华这座名流荟萃的高等学府,贺如鱼得水,尽情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
他除了圆满完成学校所规定的必修课程外,还尽量多地选听各种专题讲座,以扩大
自己的知识视野。1920年春,著名学者梁启超应聘到清华讲&ldo;国学小史&rdo;,并在闻
一多举办的文学研究会上讲授中国文学,贺闻讯即前往听讲。梁曾是戊戌维新运动
的重要人物,素以口才绝佳,极善演讲著称,他更是一位饱学之士,国学功底深厚。
他对中国哲学,尤其是陆王心学更是精研入微,讲来如数家珍。这种融精深学识与
天才演讲于一体的教学,深深地吸引了正求知若渴的贺麟,使他为之倾倒,并从此
把梁启超视为自己的楷模。为此,他经常造访梁启超,并在梁的指导下,写出了国
学研究方面的处女作《戴东原研究指南》以及《博大精深的焦理堂》,并公开发表。
贺在清华时,著名学者梁漱溟亦客居清华园,时常应邀讲学。贺麟不但亲聆讲
授,还多次登门拜访、请教。与梁启超不同,梁漱溟不喜欢给青年开长长的书单,
而只是简明地说:&ldo;只有王阳明的《传心录》与王心需的书可读,别的都可不念。&rdo;
其用意在于,青年学生在为学之初,切忌好高骛远,而应专于一处,精研细读,用
心体会,然后才可举一反三,旁及其他。
在梁启超和梁漱溟的讲授中,所体现出的恢宏学识与人格力量,深深地感染着
贺麟。尤其是他们对王阳明哲学的推崇与精深讲解,更给贺氏以深刻的影响。几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