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123

小说123>中国历代大儒的奇闻异事 > 第103章(第1页)

第103章(第1页)

天下的局势,也需要一个统一的认识,一整套具体的措施。所以,在他的奏议和伪

造的《孔子家语》《孔丛子》中,煞费苦心地进行设计。在他的设计中,首先要解

决的是礼义道德的问题,其次才是人君的作为和人才的选拔与任用。

对于礼义道德,他发展了儒家的观点。孔子的礼,主要指礼仪、礼制、礼法等

方面。王肃则把它提高到哲学的高度,用老子思想去解释它。提出礼有五至、三无、

三无私的性质。五至是什么呢?他说:&ldo;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倾耳而听之,

不可得而闻,志气塞于天地,行之充于四海:此之谓五至矣。&rdo;(《孔子家语&iddot;论

礼》)即指志、诗、礼、乐、哀五至。什么是三无呢?他说:&ldo;无声之乐,无体之

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rdo;(同上)把&ldo;无&rdo;作为乐、礼、丧等的根本,明显

地利用了老子的思想。什么是三无私呢?他说:&ldo;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

照。&rdo;(同上)这就是说,礼是无私、无为、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的。这个

&ldo;礼&rdo;,已不是礼制、礼法的礼了。它与老子的&ldo;道&rdo;和&ldo;无&rdo;很相似。目不可见、

耳不可闻,却无处不在,似乎是产生一切的根本,是宇宙的本源。

解决了根本的问题,作为人君,自然要循礼、崇德、尊道、重才。国家才能得

到治理。&ldo;当今所急,在修仁尚义,崇德敦礼。&rdo;(《孔丛子&iddot;陈士义》)礼既是

无所不在的根本,人君治国自然必须遵礼、敦礼。要讲究道与德。他的道,重在思

想上的精神境界,德,重在行为方面的伦理观念。从为人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做到

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与满足。他强调:&ldo;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明道也。

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rdo;(《孔子家语&iddot;王言解》)道与德二者相为表里,

不可或缺。他又说:&ldo;唯能不忧世之乱,而患身之不治者,可与言道矣。&rdo;(《孔

丛子&iddot;抗志》)不为尘世所扰,加强修身,才能谈到道的问题。这就表明了修身的

重要性。如何修身呢?他强调:&ldo;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rdo;(《孔子家

语。困誓》)在逆境中可以激发人们的意志,使人得到锻炼。修身的目的是为了

&ldo;道&rdo;。&ldo;与屈己以富贵,不若抗志以贫贱,屈己则制于人,抗志则不愧于道。&rd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