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张尘涵:“取材取到了吗?灵感有了吗?”
张尘涵看枫叶看得如痴如醉,恐怕已经忘了这回事,他吸了吸鼻子,说:“谢然,杨舟,多拍点照片回家发我,你俩都换手机了,我还没换呢。”
杨舟的手机从爬山开始就没休息过,他笑道:“我拍了呢,我拍了好多!”
等张尘涵独自去寻找灵感缪斯的时候,杨舟和我并排坐在路旁的石凳上,他才给我看他的手机相册:“我发现你好上镜。”
我低头一看差点儿没被口水噎死,那里面最起码200多张照片,偷拍我的占了一大半。
“张尘涵是让你拍风景。”我认真地看着他。
“也有啊。”杨舟不服气,“这种单独的发给他,有你的我还不愿意发呢。”
单独的风景拍得很敷衍,有我的就抓各种完美的角度和光线。
我把他手机拿过去仔仔细细地看,忽然有点儿不太认识照片里的自己。
我说:“我长这样吗?”
杨舟大惊失色,说:“下次我会拍得更好看!”
我说:“……你不要紧张。”
他松了口气,说:“……哦。”
我只是很少这样看自己。
从另一个人的视角,从喜欢我的人的视角。我家里只有一张很小时候的家人合照,在那以后,我成长的时光全是缺失的。
没有人注意过我,也没人会想记录我。
所以我看着自己的照片,会有一瞬间的陌生。
“还可以自拍呢。”杨舟举起手机,把镜头转了过来,我俩的脸同时出现在一个镜头里。
他说:“123,笑。”
我笑起来的时候他按了拍摄键。
“你挺会现学现卖的。”我说,“早上我才教你的123起。”
他还在那儿左右划照片,心满意足地说:“好看。”
不一会儿张尘涵回来了,手里捡了根树枝,对我们说这是一根完美的树枝。我让他扔了,他坚定地拒绝,反而很爱不释手。
爬这座山对我们来说太简单了,我们走走停停,一点儿也不累,过了半个小时就到了山顶。山顶有一座亭子,四周入眼的全是红色的枫树,一团一团,一群一群,层层叠叠向着天空延伸。
站在这亭子上可以看见江。
杨舟眯起眼睛看了好一会儿,手指了一个方向问我:“是那座桥吗?”
“嗯,是。”
“啊?”张尘涵没听懂,“什么桥?”
“老的那座桥。”我没把话说全,“小张你是本地人吧,你小时候肯定去过。”
张尘涵想起来了,说道:“哦对,那的确是有座桥,前几年不是还翻修的吗?”
“对。”我笑着应了。
杨舟站在我的身边,侧过头对我笑了笑,他帮我把围巾和帽子再次戴好。我说你捂死我算了,我就留一双眼睛在外面。他温柔地说,不能着凉啊。
张尘涵要风度不要温度,此时躲在亭子里避风,嘶吼道:“拜托!你们能不能救救我啊!”
“不能!”杨舟冷酷地说道。
他决定在亭子里等我们,我和杨舟继续在山顶逛了逛。
那座桥是我和杨舟之间的秘密,就算我们可以随便对别人提起,但只要我和他的眼神对上,我们就知道那座桥的秘密。
我找到了一块石头站了上去,杨舟也学我,我俩挤在上面,仿佛又回到了夏天时的那个小岛——海风,沙滩,海浪,礁石,心跳。